刑事诉讼证据包括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两方面。证据方法是指用于认定事实的场所、物品或人员,而证据资料是指通过调查获得的内容。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以及视听资料。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客观性要求证据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推测或捏造的。相关性要求证据与刑事案件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并对查明案情有意义。合法性要求证据必须经过合法程序进行收集、保全和审查认定。
刑事诉讼证据必须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审查判断证据是在证据已形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的过程。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审查重点、真实性问题、内容审查和综合分析。对于不合法证据,应予以排除;对于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可以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合法化;对于非法主体提供的证据,应重新取证并固定。
对于审查判断认定为刑事非法证据的情况,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在审查判断时,应根据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内容不合法的证据不具备证据效力,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形式不合法的证据可以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合法化;非法主体提供的证据应重新取证并固定。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对同案被告人的口供应进行具体分析,不应轻信口供,而应重视其他证据的印证。
非法收集、提供的言词证据包括刑讯逼供、引诱、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被害人的陈述等。对于这些证据,应一律否定其证据效力。
对于以非法言词证据为线索获得的与违法行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物证,即虽然物证的收集程序合法,但是是以刑讯逼供、诱骗供等非法言词证据为线索获得的,其效力应综合考虑。如果排除这些物证后,根据其他证据已足以认定案情,则应予排除。如果排除这些物证后无法定案,应根据收集证据的违法程度和收集主体的主观恶性大小,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构成犯罪或严重违法的收集非法言词证据的行为,以该非法言词证据为线索获得的物证应予以排除。对于只构成轻微违法的非法收集言词证据的行为,以该非法言词证据为线索获得的物证可以不予排除。
对于违反搜查、扣押程序或其他法定程序而获得的证据,其效力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轻微违反搜查、扣押执行规定的情况,如因客观原因遗忘搜查证、搜查证因无意的疏忽而没有盖章或搜查时违反了规定的程序或范围,执行完毕后才发现错误,不宜排除这类物证、书证。如果执法人员主观上出于故意,客观上严重违法、侵权,如故意伪造、篡改司法文书或指使非司法人员进行搜查、扣押所获证据,则应一律排除。
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可以得出以下两种结果的认定:
具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案件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具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案件不能确定被告人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
刑事诉讼活动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而查明案件事实离不开证据。因此,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详细、科学地审查、判断是刑事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力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环节。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申诉人在医疗纠纷中的申诉答辩状。申诉人提出护理问题、输错液及录音证据问题、灌肠、造影和脱水问题,但未能提供有效证据支持其主张。人民法院依法驳回了申诉人的诉讼请求,因申诉人未履行举证责任且表现出缠诉倾向。摘要完毕。
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立案阶段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