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拘留对象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2. 具备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紧急情形的定义在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中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分别有不同的规定。
1. 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
(2)被害人或在场目击人指认其犯罪。
(3)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正在逃跑中。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
2. 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对于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权决定拘留:
(1)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正在逃跑中。
(2)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
1. 拘留的决定:
公安机关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执行。
2. 拘留的执行: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要求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和按指纹。如果被拘留人抗拒拘留,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地点。
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予以配合。
3. 拘留的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综上所述,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用于应对可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同时,刑事拘留也是一种较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因此,一旦被刑事拘留,当事人及其亲属应立即聘请律师介入,以更好地保护被拘留人的权益。
交通肇事罪中谅解书对量刑的影响。谅解书并非量刑的唯一依据,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积极赔偿、自首情节等。若被刑事拘留,建议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如符合取保条件,可申请保释并拟定辩护方案。最终强调寻求专业法律帮助的重要性。
教唆犯是否会被刑事拘留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条款,教唆犯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如企图自杀、逃跑等情形。同时,教唆犯成立的条件包括教唆对象、教唆行为和教唆故意等要素。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会被从重处罚,而未成功的教唆则被视为未遂不予
派出所拘留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认定累犯需要前罪和后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因此仅被刑事拘留不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的具体认定条件、刑事拘留期限以及超期羁押的处理方法。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设定和实施条件以及特点。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个人进行短期限制人身自由的严厉行政处罚。其设定和实施条件有严格规定,裁决权归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扣留和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