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诉讼中,民事诉讼证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假若证据缺乏或不完整,就无以查明案情澄清民事纠纷发生的因果关系,民事纠纷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举证责任的确定关系到原告与被告起诉和答辩时各需主张哪些要件事实,以及在事实发生争议时,由哪一方首先举证证明。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直接关系到法官裁判的结果。
举证责任,是当事人收集或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但其主张不能成立的败诉后果。从举证责任的概念看,举证责任分为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应当对其主张负担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即"提出证据"。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是指没有证据,在案件事实真伪难以确定时,就要由负担举证责任方承担不利的后果。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围取决于当事人自己所提出的主张。一般来说,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要就权利发生的事实负举证责任,主张权利不存在的当事人,要就权利消灭或妨碍或限制权利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转移的条件是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随着各方所提出的有利于自己的主张而转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完成的标志是当事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主张的法律事实属实,或形成优势,使法官相信其主张的法律事实成立。如果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在真伪不明的情况下,举证责任不能转移,该当事人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一定的情形下,将原来由原告负担的证明责任予以免除,而将该待证事实的反面事实,由被告负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的立法依据主要是举证难易和保护弱者的考虑。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则适用于消极事实,即消极的、或者没有发生的、不存在的事实。这种规则的目的是保护信息贫乏者,确保他们在受到侵权时能够获得法律的救济与保护。
举证倒置规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陈述的对己方不利事实的承认。根据《若干规定》和各国立法,举证倒置规则得到了确立。《若干规定》第四条详细规定了举证倒置的八种情况,包括专利侵权、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建筑物倒塌、饲养动物伤害、缺陷产品、共同危险行为和医疗行为等。根据这些规定,相关的举证责任由特定的当事人承担。
1. 自认的内涵: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陈述的对己方不利事实的承认。自认仅指诉讼上的承认,不包括诉讼外的承认。自认必须是在诉讼程序的延续过程中作出。
2. 自认的构成要素:
自认必须在诉讼程序过程中作出,且必须是明示的。自认必须是对己方不利事实的承认。自认必须是明确的意思表示,以语言或书面形式作出。
1. 免除对方举证责任:根据《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对对方陈述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时,对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这意味着一方的自认可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2. 产生法律约束力:
(1)对当事人的限制:一旦自认有效作出,当事人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或撤销。只有在受欺诈、强暴胁迫下作出的自认或出于重大误解的自认,或者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当事人才能撤销自认。
(2)对法院认定权的限制:法院在认定事实时,不能任意否定当事人的自认,必须与自认一致。法院不能置之不理,必须根据自认作出相应的事实认定。
免除举证责任的事由是根据经验法则和伦理法则,法官根据事实的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规定。
(1)众所周知的事实:指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实,不需要举证。
(2)自然规律与定理:指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自然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原理和定理。
(3)推定的事实:包括法律上的推定和事实上的推定。法律上的推定是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推断,事实上的推定是依据已知事实进行的推理。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我国关于财产保全费用的法律依据,包括申请费用和担保费用的规定。申请费用视保全财产数额而定,担保数额不得超过请求保全数额的百分之三十或争议标的价值的百分之三十。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保全需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进行酌情处理。若担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律师费需咨询相关事务所以获取具体费用,而诉讼费则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财产案件根据金额分段交纳,非财产案件则根据案件类型交纳。劳动争议案件和行政案件的诉讼费也有各自特定的标准。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包括根据申请保全措施涉及的财产数额计算和法律规定的费用计算两种标准。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超过部分按一定比例交纳,但最高不超过5000元。同时,根据不同申请事项和金额,费用标准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