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历程及趋势
导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国际农业谈判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辛,但最终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即《农业协议》的签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深入研究和探讨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结构安排以及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历程及趋势
一、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历程
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签署之前,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回顾了乌拉圭回合前的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业保护措施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英国谷物法。19世纪各国纷纷加强了对农业的保护,二战后,各国开始考虑如何增加国内粮食生产以保障本国农业食品安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了农产品价格管理和市场准入障碍。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启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大多数农产品被划归为初级产品,不受关贸总协定的约束。其次,介绍了乌拉圭回合之后的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1986年启动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农业问题成为核心议题,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正式起步。经过艰苦谈判,各方于1993年签署了《农业协议》,将农产品贸易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世贸组织于2005年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包括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这三种趋势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共存,但最终会过渡到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中的农业政策改革
一、代表性农产品生产国的农业政策改革
本部分选择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政策改革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这些国家为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所进行的农业政策改革。其次,对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改革进行了比较分析。尽管受到《农业协议》的约束,但由于现有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存在局限性,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改革仍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农业保护。
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的局限性及完善
一、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的局限性
首先,农产品贸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自由化程度较低。在非关税措施关税化过程中存在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问题,配额管理和分配缺乏规范,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方面的削减作用有限。其次,许多规定的内容比较宽泛和模糊,导致实施过程混乱,为一些成员规避约束和设置障碍提供了便利。再次,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存在利益不平衡的问题。
二、对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的完善建议
首先,应消除对农业保护主义的妥协,推动世界农产品贸易实现实质性自由化。在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强规范,逐步完善贸易规则,减少贸易扭曲。此外,国际贸易谈判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加公平和均衡,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中国农业的应对策略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针对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充分利用国际规则,调整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政策;2.深化农业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发展;3.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制定。作者认为,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由于现有的WTO农产品贸易协调机制的局限性,农业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国际贸易关系缺乏公平和公正。因此,中国农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