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关税是指为保护本国工农业而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为达到保护的目的,保护关税的税率通常较高,有时甚至高达百分之几百,实际上相当于禁止进口。尽管现在可以采用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方式直接限制进口,以及采用倾销、资本输出等方式冲破关税限制,减弱保护关税的作用,但它仍然是保护贸易政策中重要的措施之一。
保税制度是指国家在港口或机场附近设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使外国商品运进这些保税区域不被视为进口,无需交纳进口税。在保税区内,商品可以存储、分类、改装、混合、加工,出口时无需交纳出口税。然而,如果这些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则按照进口商品对待,需要交纳进口税。保税仓库或保税工厂可以由国营或私人经营,但都需要经过海关的批准或设置。外国商品在保税期限内由海关进行监督,保税期限可以从一个月至半年,甚至长达3年。如果保税货物需要废弃,必须向海关申报,如果有丢失,则需要交纳关税。设立保税区的目的是为了为进口货物提供装卸、储存场所,便于办理海关手续,便于对货物进行加工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并且更重要的是便于货主选择交易时机进行成交,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
塞尔估价定义是国际海关估价规定之一,指的是经欧洲国家海关同盟研究并于1950年在塞尔签署的《海关商品估价公约》。该公约对海关估价进行了定义,因此被称为塞尔估价定义。根据该定义,海关应以进口货物的“正常价格”作为估价的依据。这种估价方法除了被当时的34个缔约国采用外,还被其他67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目前,只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将其作为估价规定。
正常价格是指在进口国港口或交货地区,于交纳关税时,在卖方与买方相互独立的公开市场上,任何买主都可能以正常价格购买该商品。公约的附件规定和解释了价格中所包括的费用内容以及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和条件,基本原则是符合“正常”原则。在同一地点、同一情况下,如果几个不同商人进口同样的商品,其完税价格只能有一个“正常价格”。海关只有在商人申报的货物价格符合价格定义的“正常价格”时,才接受其作为估价的依据,否则海关将估定一个“正常价格”作为完税价格的依据。塞尔估价定义是按照到岸价格为标准制定的。由于“正常价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有人称之为“抽象概念的到岸价格”。
尽管经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塞尔估价定义的内容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利用估价提高进口关税,形成除税率以外的一种限制。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国家将塞尔估价定义作为本国的海关估价规定。
差别关税是指针对不同国家的同种进口商品征收不同税率的关税。差别关税税率由正常关税税率和特设关税税率组成。差别关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别关税是指实行复式税则的关税,而狭义的差别关税是指针对一部分进口商品,根据其国家、价格或进口方式的不同,课以不同税率的关税。差别关税的种类繁多,包括多重关税、反倾销关税、反补贴关税、报复关税、平衡关税等。
差价关税是指当某种商品的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两者之间的价格差额征收的进口关税。例如,欧洲共同体为推行农业保护政策,一直对非成员国的谷物进口征收差价关税。为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成员国之间的谷物贸易也征收一种差价关税,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谷物价格差异。这是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过渡措施,已于1968年停止征收。
保护关税和保税制度在贸易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同时介绍了塞尔估价定义的概念及其在国际海关估价中的影响。保护关税是保护本国工农业的一种措施,通过高税率限制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保税制度则提供免税的进出口货物的临时存储和加工场所。塞尔估价定义是关于海关估
由于各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品规定了不同的待遇,如最惠国待遇、普惠制待遇、免税待遇、国民待遇、数量配额等,了解进口商品的原产地,便于进口国根据其产地给予恰当的待遇。具体来说,确定产品的原产地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在非关税方
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战后全球性的多边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调整各国关税与贸易关系的多边国际协定。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下降。
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使得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即为倾销。如美国与加拿大关于进口马铃薯征收特别倾销税的纠纷。美国政府认为,加拿大的征税行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并向GATT申诉,要求解决加拿大对进口马铃薯征收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