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对于所有案件的判决都必须重视证据,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而不是轻信口供。如果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有充分确实的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非法手段来收集证据。必须确保所有与案件相关或了解案情的公民,能够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证据必须确实充分,能够排除所有疑问和其他可能性,并与案情相符,才能依法作出认定结论。如果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对部分事实作出认定;如果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应作出不予认定的结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4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人应当承担责任。
间接证据是证据理论和诉讼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许多证据理论问题与间接证据密切相关。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也称为第一手材料;传来证据是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通常为第二手材料。
有罪证据是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并能证明犯罪行为的轻重的证据;无罪证据是可以证明犯罪事实不存在或否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
言词证据是通过人的陈述以言词形式呈现的证据;实物证据是通过物品的性质、外部形态、存在状况以及内容表现证据价值的证据,包括书面文件。
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单独审查是对每个证据材料进行独立审查,判断其来源、内容以及与案件事实的联系,评估其真实可靠性和证明价值。明显虚假和毫无证明价值的证据材料可以通过单独审查予以排除。
比对审查是对证明同一案件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证据材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检查其内容和反映情况是否一致,判断其能否合理共同证明案件事实。
综合审查是对案件中所有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评估其内容和反映情况是否协调一致,能否相互印证和吻合,能否真实充分地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的规定,证据可以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刑事证据的分类与审查。首先根据来源将刑事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其次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接着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最后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对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包括物
刑事案件二次侦查过程中缺乏新证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撤诉、补充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规定,以及刑事证据的分类。在二次侦查中,如果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补充侦查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证据的活动,分为不同阶段
刑事证据的分类及其意义。根据来源,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其中运用间接证据时需遵循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全面反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