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情形,应当认定为有效。在本案中,双方签订赔偿协议的过程中不存在上述情形,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
此外,结合赔偿协议金额及法定赔偿标准来看,也不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地的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根据司法实践,工伤赔偿案件中的司法调解结果一般都是在法定赔偿标准的基础上打折扣,而本案中的赔偿金额并未低于法定标准的百分之七十,因此不应认定为显失公平。
有观点认为,工伤赔偿协议可以撤销。因为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劳动者对自己受到损害的大小并不能确定,用人单位可能欺骗或误导劳动者,或从经济上胁迫劳动者,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故工伤赔偿协议约定的金额只要低于法定标准,就应具有可撤销性。现劳动者在一年撤销期内请求撤销,应予支持。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根据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工伤赔偿协议是否具有可撤销性,关键要看其是否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形。虽然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双方对法定赔偿标准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有时当事人可依据生活常识或咨询专业意见,对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有基本判断。而从赔偿协议的内容来看,双方当事人对工伤赔偿的法定标准知情,故不能认定劳动者在订立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
其次,赔偿协议是否显失公平是法院自由裁量的范围,但为统一法律适用,可参照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地的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而从司法实践来看,很多工伤赔偿案件司法调解的结果,一般也是在法定赔偿标准的基础上打折扣。因此,以不低于法定赔偿标准的百分之七十作为认定赔偿协议是否显示公平的标准,较为合理。
最后,如果法院认为只要赔偿协议约定的金额低于法定赔偿标准,协议就可撤销,易导致单位不愿再与工伤职工签订赔偿协议,劳动者将不得不经过冗长而繁杂的诉讼程序才能得到法院的最终判决。从实践来看,工伤赔偿案件劳动者在一、二审宣判前选择"多得不如现得"的情形并不鲜见,同理,法院不应剥夺劳动者在劳动能力鉴定前选择"多得不如现得"的权利。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本案中的工伤赔偿协议应认定为有效。
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否可以申请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只要符合法定工伤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等,都可以申请工伤。同时,视同工伤的情形也包括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等。最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工伤十级伤残的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私了赔偿金额没有具体标准,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协商以确保合理赔偿。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眼睛工伤的九级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和相应的赔偿项目与标准。内容包括各等级的具体鉴定标准以及赔偿项目如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等。医疗费实报实销,包括住院期间、康复训练期间和工伤复发期间的费用。职工治疗工伤应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