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查验,也称为验关,是指海关在接收报关员的申报后,对进口或出口货物进行实际核对和检查的过程。其目的是确认货物的自然属性、数量、规格、价格、金额以及原产地等是否与报关单所列一致。
海关查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复核申报环节中所申报的单证和查证单货是否一致,以发现审单环节无法发现的无证进出问题、走私、违规、逃漏关税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查验货物,才能确保关税按照规定的税率计征。因为进口货物税则分类号及适用税率的确定,以及申报的货物价值是否被海关接受,都取决于查验的结果。
例如,某市外运分公司申报进口制冷机时,应归入税号8415,但该税号有8个子目,其中子目84158210的税率为130%,子目84158220的税率为90%。根据所附单据无法确定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和容量。通过实际查验,确定该机应归入税号84158220,按照90%的税率计征关税。这样可以避免进口厂商负担不应负担的关税额,体现了海关征税工作的严肃性,维护了集体的利益。
除海关总署特准免验的货物外,所有进出口货物都应接受海关查验。
海关查验主要是检查进出口货物的名称、品质规格、包装式样、数量、重量、标记唛码、生产或贸易国别等是否与报关单和其他证件相符,以防止非法进出,检查货物中是否夹带走私物品和可能引发政治、经济破坏等事件。
海关查验方法分为一般查验和重点查验,也可以称为外形查验和开箱查验。对于属于正常往来的进出口货物,可以不进行查验或进行一般性的检查,即外形查验。外形查验主要包括核对货物名称、规格、生产国别和收发货单位等标志是否与报关单相符,检查外包装是否有开封、破损痕迹以及是否存在反动字样、黄色文字图像等。
根据货物的品种、性质、贵重程度,以及国内外走私违规情况、收发货单位的经营作风等历史资料,如果分析认为某些货物在数量或其他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或涉嫌走私破坏(如进口成套组装散件,伪报为零部件化整为零进口等),则应进行开箱检查。必要时,可以逐件细查细验,以防止经济和政治破坏的发生。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包括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以及过失划分原则和国际惯例优先等规定。根据《公约》和我国《合同法》,风险在交货后由买方承担,除非损失或损坏由卖方造成。同时,双方可遵循国际惯例或双方确立的习惯做法。对于国际货物买卖问题,建
海关缴款书稽核比对不符的处理方式。对于稽核结果为不符或缺联的海关缴款书,纳税人在180日内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数据修改或核对。如数据采集错误,可修改后再次稽核;如非数据采集错误,经核查确认票面信息与实际进口货物业务一致后,方可申报抵扣。如有异议,需提
海关监管货物的相关规定。海关监管货物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开拆、提取、交付等行为。海关职能包括监管进出境货物、征收关税等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等。对于海关监管的货物,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