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长期以来保持着快速增长和深化合作。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贸易摩擦,其中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影响最大。作为WTO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反倾销是进口国合法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的手段。
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工具,可以帮助国家建立或保持开放的市场体制。尽管WTO下贸易多边谈判使得各国关税壁垒基本消除,但是为了处理偶然出现的例外情况或对特定区域进行特殊保护,每个国家都需要一种“压力控制阀”。自80年代以来,反倾销法一直扮演这种“控制阀”的角色,并被视为最经济、最快捷的贸易保护工具。
1. 反倾销数量多:根据WTO的统计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自1978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盐类和闹钟发起第一宗反倾销调查以来,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00多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欧盟占98起,位居第一。仅在2006年到2007年6月期间,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就高达12起,占其对外反倾销调查案件的三分之一;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达到9起,占其对外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案件的47%。
2. 反倾销范围广:最初,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主要是毛巾、棉布等纺织服装类商品,后来扩大到五矿化工产品。目前,各类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成为对华反倾销的“重灾区”,严重制约了中国出口多元化进程。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当时,大家对于反倾销会计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从法律定义对倾销概念进行理解,“反倾销会计”独立概念还没有从完整意义上建立起来。随着中国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案件数量的增多,会计学界越来越发现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会计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陶*娟于2004年则对反倾销
同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反倾销的新规定、新规避办法,颁布、实施了新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限制性的打击,使我国的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认为,我国必须就其现状和特点认清原因,深入研究反倾销法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这种模糊的“非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