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69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一)立法进程

从广义上讲,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肇始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开创了对倾销到我国的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立法先河。但是该法是我国调整对外贸易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其中只有第30条和32条就倾销和反倾销做出了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则是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下称《条例》)。我国《条例》的制定主要参照了1994年GATT《反倾销协定》,但由于时间仓促、缺乏实践经验等条件的限制,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条例》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和漏洞,在立法层次、反倾销的实体和程序方面均有明显的缺憾。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充分反映“公开”或“透明度”原则,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简称新《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同时,《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废止。这标志着我国自1997年建立的反倾销法律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后,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使有关规则更加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立法动机

我国《条例》开宗明义指出:“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就政治目的分析,保护国内产业是反倾销立法的实质所在。尽管新《条例》将“保护国内产业”作为其立法宗旨之一已经删除,但究其实质而言,保护国内产业的最终目的依然存在。之所以在总则中删除“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是由于《1994GATT》、《反倾销守则》、《反倾销协议》等均未明确将保护国内产业作为其立法宗旨予以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仅是国外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相伴相生,外国厂商为了夺取中国市场份额,利用倾销手段对我国出口的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倾销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中国在遭受外国反倾销的同时,因为

1同时施行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国内没有反倾销法规,对国外的倾销却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条例》的颁布使中国企业能够对外国的倾销主动起诉,同时它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威慑手段,为我国政府抑制对中国商品歧视性的反倾销有重大意义,通过该种对抗性反倾销措施的采用,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反倾销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 反倾销会计研究现状解读

    当时,大家对于反倾销会计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从法律定义对倾销概念进行理解,“反倾销会计”独立概念还没有从完整意义上建立起来。随着中国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案件数量的增多,会计学界越来越发现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会计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陶*娟于2004年则对反倾销

  • 安全信息缺失条件下反倾销措施与战略选择

    同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反倾销的新规定、新规避办法,颁布、实施了新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限制性的打击,使我国的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认为,我国必须就其现状和特点认清原因,深入研究反倾销法

  • 反倾销下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这种模糊的“非市场经

  •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和观察和讨论及应对策和研究
  •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