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执行管辖争议?
时间:2024-02-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执行案件主管问题的争议
执行案件主管的定义和目的
执行案件的主管是指对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执行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进行划分。研究执行案件主管的目的在于明确人民法院与享有强制执行权的其他国家机关的权限及职责,使各机关各司其职,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并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需要确定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在行政案件执行中的主管关系。
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的主管关系
在处理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主管的强制执行案件的相互关系时,应以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执行权限为准。对于属于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案件,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行政机关的执行权有限,无法采取某些措施时,行政机关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换句话说,在强制执行制度中,仍然适用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关于人民法院之间执行案件的管辖争议
解决管辖争议的规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和《规定》的相关内容,应按照以下规则解决人民法院之间执行案件的管辖争议:1. 最先接受申请的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当事人向两个以上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那么最先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将负责执行。2. 移送和受移送的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如果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执行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但如果对此有异议,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3. 协商和指定解决管辖争议。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或双方的上级人民法院应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可向双方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如果因特殊原因,人民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或不便行使管辖权,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4. 下级法院报请上级法院解决管辖。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执行案件,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由上级法院执行,可以向上级法院报请执行。通过以上规则,可以有效解决人民法院之间执行案件的管辖争议,确保案件能够得到适当的处理和执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下级法院发现自己无管辖权,可以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移送管辖实质上是案件移交,不是管辖权移交,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已受理案件、受理法院无管辖权、接受移送法院有管
-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指出没有具体规定次数。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即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并阐述了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及“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以确保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接受移送的法院有约束力,避免法院间推诿或争
-
行政案件的审理级别
行政案件的审理级别。我国法院分为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法院四个审级,各级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不同。一般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特殊案件则由中级、高级及最高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主要管辖包括专利案件等特定类型案件,而高级和最高法院主要管辖重大复
-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与冲突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
一、检察院移送法院开庭审理时间
-
去交警队处理事故需保险公司参与吗?
-
依职权裁定移送管辖裁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