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盟反倾销法,第三国倾销是指在第三国或欧盟境内,使用来自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国家的零配件,组装成与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同类的制成品,并在欧盟境内进行倾销的行为。
规避反倾销税是指在第三国或欧盟境内,使用来自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国家的零配件,组装成与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同类的制成品,并在欧盟境内进行倾销的行为。然而,要确定是否征收反规避税,需要进一步考虑其装配行为是否构成规避行为,以及该规避行为是否破坏了反倾销税在相似产品的价格或数量方面的矫正效果。
在发生规避行为的情况下,受损害的进口国生产厂家、商家或其他可提起反倾销申请的主体,可以向主管当局提出申请,要求对位于第三国或欧盟境内的装配经营商及已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的生产厂家等相关利益方进行反倾销调查。
进口国对第三国倾销产品的出口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程序是一项义务。根据《守则》的规定,进口国当局有权决定是否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然而,如果决定启动该程序,进口国当局还需要获得WTO货物贸易理事会的同意,才能正式裁定发起反倾销调查程序。
反倾销规则的制定旨在规范第三国倾销问题,体现了WTO发展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的宗旨。全球贸易是多边的,而不仅仅是双边的。
考虑到成员国的主权,反倾销规则采取了灵活的态度,即是否启动调查程序由进口国决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灵活的决定权没有原则,就很容易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联系起来。即使第三国因倾销行为受到损害,进口国也没有义务必须发起对出口国的反倾销调查程序。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第三国与进口国的关系不友好,或者在贸易领域存在大量摩擦的情况下。
如果第三国与进口国的政治或贸易关系合作良好,而与出口国的外交关系包括贸易关系不顺畅,那么只要第三国的申请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条件,进口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程序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种情况使得第三国的利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符合法律要有透明度的原则。根据反倾销规则的规定,即使进口国同意发起反倾销调查程序,也需要征得WTO货物贸易理事会的同意,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
货物贸易理事会行使的最后决定权可能是为了尽量避免反倾销调查程序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持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秩序。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首先确立案例库的主要描述指标,然后搜集大量案例,从中提取重要的指标因素,以建立我国遭受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案例库。涉案金额是指其它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产品价值。裁决结果是指我国被指控反倾销的诉讼结果,有胜诉、败诉、申诉国撤诉和正在调查中等多种
《》已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5日起施行。第二条依据反倾销条例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及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反倾销产业损害的调查与裁决。第四条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
由于不堪忍受,美国国内苹果汁市场遭到如此打压,美国苹果协会于1998年9月开始酝酿对中国出口的浓缩苹果汁提起反倾销调查。诉方要求,对中国浓缩苹果汁征收高达9184%的反倾销税。同月2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正式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