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的描述指标主要包括日期、申诉国、申诉国类型、产品、产品类别、涉案金额和裁决结果。这些指标对于反映我国遭受反倾销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期是指反倾销的申诉国对被控诉国(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日期。本文选取的日期范围为1979年至今,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情况。
申诉国是指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国家。通过了解这一描述指标,可以分析出哪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比较频繁,进而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
国家类型是指申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将国家类型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类。通过这一指标的描述,可以归纳出哪种类型的国家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更为频繁。
产品是指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具体产品。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我国哪些产品容易遭受反倾销诉讼。
产品类别是指我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种类,主要分为化工产品、纺织品、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钢铁产品等。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我国哪一类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措施。
涉案金额是指其他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产品价值。涉案金额与反倾销发生的频率有一定关系,金额越大,表明此产品遭受反倾销越严重,所以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某种产品遭受反倾销的严重程度以及该产品的重要性。
裁决结果是指我国被指控反倾销的诉讼结果,包括胜诉、败诉、申诉国撤诉和正在调查中等多种结果。
在明确案例库主要描述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最终,产品案例库共有191个案例。
由于案例库中的案例较多,因此从中抽出较为经典的案例进行展示,如表1所示。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情况。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呼吁其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终止相关措施。同时,文章指出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危害,包括影响出口、增加经营成本等,呼吁采取措施应对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