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国际贸易自由化潮流的不可阻挡,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干扰国际贸易。与重商主义时代和国家主义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手段,如GATT/WTO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标准、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合法性手段。其中,反倾销措施是最广泛和滥用的方式。2006年初,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的反倾销制裁成为典型案例。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于2006年2月23日表示,欧盟委员会建议从4月7日起对中国生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该税率将逐渐从4%增加到19.4%。此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提案进行了第二次表决,结果是3票赞成、10票反对、11票弃权。根据欧盟新修订的投票规则,弃权票被视作赞成票。随后,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了对中国生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和鞋类出口国,欧盟是中国第二大鞋制品市场,占总出口量的14.6%。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欧盟的鞋类出口大幅增长,仅1-10月的出口金额就达到26亿美元。
本次欧盟对中国鞋的反倾销调查由欧洲鞋业生产商协会(CEC)和意大利全国鞋类生产协会(ANCI)联合发起,调查始于2005年7月,涉及企业超过100家。欧盟调查认为,中国的皮鞋业存在严重的政府干预行为,包括政府对企业提供低价贷款、不恰当的免税期、非商业用途土地租赁、不恰当的资产评估等。然而,欧盟的调查程序缺乏合理性,调查结果也显然不公允。事实上,中国鞋类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98%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早在2006年2月,中国商务部就明确表示,中国对欧出口的皮鞋并不存在倾销行为,欧方的指控缺乏依据。此外,中国鞋类产品长期受到欧盟不公正的配额限制,欧盟在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在2005年1月1日取消对华鞋类产品的配额管理,但仅过了1年多的时间,欧盟就急于对中国鞋类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中欧鞋业贸易中反倾销法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潮流的推进,欧盟对中国鞋类采取反倾销措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和鞋类出口国,欧盟是中国第二大鞋制品市场。欧盟对中国鞋业指控缺乏合理性,中国商务部表示不存在倾销行为,同时欧盟曾承诺取消对华鞋类产品的配额
我国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2008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