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因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左手遭受截肢。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时,徐某及其代理律师选择工伤标准索赔,并与雇主达成赔偿协议。然而,徐某后来以对赔偿标准的误解和协议不公平为由,要求撤销调解协议,重新计算赔偿。最终,南通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书驳回了徐某的上诉请求。
徐某是一名退休工人,2003年3月开始在某材料厂工作。他的职责是在制砖车间运煤砂,负责输送带的正常运转。然而,在2004年6月27日,徐某违反操作规程,用手清理运行中的对滚障碍物,导致左臂被轧伤。他被送往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诊断为左手毁损伤并进行截肢术。材料厂支付了徐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共计14889元。
事故发生后,当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未能达成一致。然而,在2004年8月29日的调解会上,徐某的律师提出了按照工伤标准进行赔偿的建议。经过协商,双方当事人同意按照工伤五级标准进行赔偿。
于是,双方在2004年11月2日签订了《职工伤残补助协议书》,其中约定了以下内容:
然而,协议签订后不久,材料厂准备好了补偿款,但徐某却反悔并未领取。之后,徐某通过司法鉴定,其伤残程度被评定为五级。随后,他以赔偿计算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中,徐某主张协议是在被告材料厂与有关人员恶意串通的情况下订立的,对他进行了欺诈和误导,导致他对协议产生了重大误解。他认为协议中的赔偿金额明显偏低,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撤销该协议。
被告材料厂辩称,协议是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按照工伤五级残的标准经过双方多次协商自愿达成的。他们认为该协议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应该被驳回。
最终,南通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书驳回了徐某的诉讼请求,维持了原协议的有效性。
工伤补偿办法中的工伤补偿标准,根据员工所受伤害的等级,工伤补偿标准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具体的补偿标准包括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伤残等级越高,获得的补偿越多。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的直接联系。法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标准认定工伤的同时,也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文章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并规定符合这些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各个项目。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工伤医疗期、工伤津贴、护理费、伤残抚恤金等。被鉴定为工伤的职工根据不同伤残等级享有不同的待遇,包括退出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等。同时,针对因工死亡职工的家属,也提供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
工伤鉴定的年龄限制和相关程序。工伤鉴定没有年龄限制,但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且必须在出院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最长不超过18个月。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工伤鉴定的范围、申请材料和鉴定流程,包括医疗终结后的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材料、交纳鉴定费、参加鉴定会议和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