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主要区别在于违约发生的时间不同。预期违约是指未来可能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表现为一种"毁约的危险"或"可能的违约",并不是实际违反合同义务。而实际违约则是指完全不履行、部分不履行、不适当履行或迟延履行等违约形态。
预期违约侵害的是债权人的期待债权,而实际违约侵害的是债权人的现实债权。在合同有效成立至履行期限届至期间,债务人无义务提前履行合同,但享有一种期限利益。债权人在此期间虽不能要求债务人放弃期限利益提前履行,但享有一种不可侵害的期待权利,即"履行期届满前的效力不齐备的债权"或"期待权色彩浓厚的债权"。如果债务人毁约,则债权人无法实现这种期待利益。
预期违约一般只会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害,例如因为信赖对方会履行合同而支付了一定的准备履行费用等。而实际违约则可能会造成期待利益的损失。因此,赔偿损害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由于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存在这样的区别,合同法在规定合同解除补救措施时也有所不同。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者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即构成"根本违约"或"合同落空"的情形,可以解除合同。
对于预期违约的情况,在默示毁约情形下并不能直接解除合同,当事人应先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进一步发展下去,作为对不安抗辩权的一种补救,才可解除合同。同时,明示毁约与默示毁约都可以不顾毁约表示而选择不解除合同,争取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待履行期届至再提出履行要求,若此时仍不履行,则转化为实际违约,债权人可行使第二次解除合同的选择权。
以上是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解除合同补救措施。
编辑推荐: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预期违约情形下的合同解除。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发生时间不同。预期违约表现为未来可能不履行义务,而实际违约则是完全不履行、部分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等形式。预期违约侵害的是期待债权,而实际违约侵害的是现实债权。预期违约一般只会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害,而实际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欺诈的赔偿标准。合同欺诈构成违约或侵权的,欺诈方应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或赔偿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实现合同后的可预期利益损失。第五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