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倾销指控频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也日益增多。根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有19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近80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中国成为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2. 反倾销产品范围扩大
近年来,西方国家将危害或可能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纳入反倾销产品的范围。被诉产品从最初的轻工、纺织等传统商品,扩大到机械、电子等新兴出口商品,总计有4000多种商品。特别是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将保护范围从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 反倾销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
迄今为止,近40个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指控,其中80%的案件由发达国家提起,尤以美国和欧盟最多。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泰国、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加入了对中国的反倾销行列,并表现出欲演欲烈的趋势。
4. 反倾销税税率偏高
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征收幅度从几十个百分点到百分之百甚至上千。面对如此高的税率,中国企业难以承受,意味着它们将被迫退出市场。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和高税率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加强与协会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外国反倾销的策略。行业协会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指导,帮助企业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法律,提供反倾销案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协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
中国企业应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同时,加强与国内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中国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防止被他人滥用和侵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测和维权,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被他人诉讼的风险。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通过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降低对某一国家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反倾销调查,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企业在面对外国反倾销措施时的情况。文章指出了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如指控次数多、范围广、涉及国家增多以及反倾销税明显偏高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情况,中国企业应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学习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以及积极与政府合作。通过这
倾销行为的构成要件与特征。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至另一国,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倾销行为包括人为低价销售、不公平竞争等行为,具有掠夺性。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行为的措施,要求存在倾销行为、损害及因果关系。文章最后也提到了律师在线咨询服务,
中欧鞋业贸易中反倾销法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潮流的推进,欧盟对中国鞋类采取反倾销措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和鞋类出口国,欧盟是中国第二大鞋制品市场。欧盟对中国鞋业指控缺乏合理性,中国商务部表示不存在倾销行为,同时欧盟曾承诺取消对华鞋类产品的配额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