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
一、物
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对考试比较有意义的物的分类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主物和从物、原物和孳息(分为自然孳息、法定孳息)等
二、行为
经济行为,是进行经济活动,能发生一定经济后果的行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引起经济权利、义务的发生、变更和终止的经济活动。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经济权利(权力)和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作为或不作为。相互对应的经济权利(权力)和义务,通过这种行为的实施而同时得以实现。
三、由于国家经济职能的变化和民事关系的异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民事关系以外的新型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行为,它既包括经济组织等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包括国家和国家机关的经济行为。
(1)国家和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机关是国家经济行为的具体承担者。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指政府这一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所具有的经济职能性经济活动。政府作为经济行为的重要主体,一方面承担着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协调的经济职能,同时也充当一般的经济组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第一,政府协调经济的行为。
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协调,主要有以下方面:
经济组织行为,是政府机构充当对市场进行培育、对市场要素进行组织和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的组织者而实施的经济行为。
经济调控行为,是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引导经济运行达到某一种预期状态而实施的经济行为。
经济监督规制行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经济监督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和检查,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交易,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证市场秩序的健康有序。
经济仲裁行为,是在经济活动中,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或产生经济纠纷时,政府机构作为第三方居中裁判,协调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市场交易关系和谐有序。
政府指导和信息服务行为,是指政府通过信息的公开、发布、反馈等对经济运行进行非强制性的指导和影响。
第二,政府经营性经济行为。
政府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在行使其财产所有权过程中的具体运作,主要有:
(1)国有资产经营行为。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由经济组织使用的,并能给经济组织带来经济收益的一切资源。国有资产的形成,表明国家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和不同程度的经营介入。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政府机构的国有资产经营行为主要有资产投资行为和资产监管行为。国有资产投资行为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国有投资公司、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私人资本无力投资或不愿投资的部门,以及其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部门。
政府采购行为。政府机构作为经济主体,其交易和消费行为主要包括:政府是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政府机构购买为执行其职能所必需的物质设备而进行的采购行为,政府部门为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或引导而进行的采购行为。
(2)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就是直接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实体的具体生产经营行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可以分为一般性经济行为和组织性经济行为。
一般性的经济行为,是指所有市场主体都进行的生产、销售等行为,包括市场主体进行的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这是经济主体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组织性经济行为,是专指具体经济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等涉及自身组织机构的活动。经济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解散等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设置的强制性规范进行,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组织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环节。
(3)智力成果
是指人们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脑力劳动成果。此外,经济权利亦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当某种经济权利成为另一经济权利的对象时,该经济权利就成为客体的组成部分。
对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也可以按照其形式分为有形客体和无形客体,物属于有形的客体,而行为和智力成果并称为无形客体。
根据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和非物质财富以及一些新时期出现的新的客体。
推荐阅读:
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限制及购买要求。根据相关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单套建筑面积有严格限制,市、县政府需结合当地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购买时,家庭需持核准通知,原则上购买面积不得超过核准面积,超过部分需按普通商品房价补齐差价。对于已住满的经济适用房,可按照
拘留所对被拘留人财物的管理规定。投送监狱执行刑罚的罪犯需按规定办理财物移交手续,被拘留人的财物由本人核对签字后由押解人员保管。拘留所对存款提供保护,被拘留人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包括训诫和责令具结悔过。被拘留人的个人财物和支取进行严格的账目管理,在判刑移
农村互换土地口头协议的效力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但实际上多采用口头协议。在处理口头协议的效力时,应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确认其效力以维持农村良好秩序。同时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的定义,即承包方之间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流转方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法律要求和工作流程。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旨在保护农民权益、推动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工作流程包括前期资料准备、入户权属调查、测量地块成图、公示审核、建立登记簿、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