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 > 诈骗罪的金额限制和标准

诈骗罪的金额限制和标准

时间:2024-08-02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042

刑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情节严重的认定

一、数额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即构成诈骗罪。具体标准如下:1.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2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2.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3.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二、情节严重的认定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 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6.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量刑的;8.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9.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三、单位实施诈骗的刑事责任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根据诈骗所得数额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刑事责任:1. 诈骗所得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2. 诈骗所得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共同诈骗犯罪的认定和处罚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五、诈骗未遂的认定和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属于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六、地方数额标准的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一定范围内确定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七、多次行骗的量刑考虑

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的情况,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并在量刑时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八、财物处理原则

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根据权属的明确程度进行处理:1. 如果财物的权属明确,应当发还给被害人;2. 如果财物的权属不明确,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3. 如果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无法归还已查明的被害人,但又无法发还未查明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九、恶意取得和善意取得的区分

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情况,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十、货币数额的确定

本解释中使用的货币数额是指人民币的数额。审理具体案件涉及外币的,应当依照行为发生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十一、数额的界定

本解释所称“以上”包括本数在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