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竞争企业往往试图通过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方式来谋取利益。虽然侵犯商业秘密通常以民事途径解决,但对于侵权者而言,也存在着触犯刑法的潜在风险。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并不限于个人,单位也可以构成该罪。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窥探对手的商业秘密,或者企业与对手企业员工勾结获取对方商业秘密,都可能构成单位侵犯商业秘密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雇佣的员工利用前一单位的商业秘密为企业谋利,企业不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许多人认为,只要企业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所有信息都是商业秘密。然而,商业秘密的界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的信息才能被视为商业秘密,也只有侵犯这类信息才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属于结果犯罪,而不是行为犯罪。因此,只有在侵犯商业秘密造成足够严重的后果后,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50万元,可以认定为构成犯罪。如果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250万元,则属于后果特别严重,将受到较重的处罚。
对于单位侵犯其他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需要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150万元,才可能构成犯罪。如果造成的损失超过750万元,则属于后果特别严重。
因此,在起刑点方面,侵犯商业秘密的门槛较高,一般而言,较难构成犯罪。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如果这种侵犯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该法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分为四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对于刑事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对于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商业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