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 > 深入理解商业秘密侵犯罪行的法律定性

深入理解商业秘密侵犯罪行的法律定性

时间:2024-10-1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484

商业秘密的价值及侵权风险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竞争企业往往试图通过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方式来谋取利益。虽然侵犯商业秘密通常以民事途径解决,但对于侵权者而言,也存在着触犯刑法的潜在风险。

误区一:个人不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并不限于个人,单位也可以构成该罪。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窥探对手的商业秘密,或者企业与对手企业员工勾结获取对方商业秘密,都可能构成单位侵犯商业秘密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雇佣的员工利用前一单位的商业秘密为企业谋利,企业不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误区二:保密信息即为商业秘密

许多人认为,只要企业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所有信息都是商业秘密。然而,商业秘密的界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1. 商业秘密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只有能够为权利人创造财富或利润的商业信息,才有可能成为商业秘密。即使对该信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如果它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能作为商业秘密。
  2. 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商业秘密本身必须具有隐秘性,不能从公开渠道获取。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配方。这里的公众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大众,而是指与商业秘密权利人所属同一行业的其他相关人。
  3. 权利人对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一般来说,只要权利人对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就可以将该信息视为商业秘密。这里只需要权利人在主观上有保密的意图,并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而不要求保密措施的严密程度。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的信息才能被视为商业秘密,也只有侵犯这类信息才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误区三:侵犯商业秘密即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属于结果犯罪,而不是行为犯罪。因此,只有在侵犯商业秘密造成足够严重的后果后,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个人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50万元,可以认定为构成犯罪。如果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250万元,则属于后果特别严重,将受到较重的处罚。

对于单位侵犯其他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需要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超过150万元,才可能构成犯罪。如果造成的损失超过750万元,则属于后果特别严重。

因此,在起刑点方面,侵犯商业秘密的门槛较高,一般而言,较难构成犯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期限及独家销售代理权,明确了订单流程、交货细节、价格及返利政策、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甲方提供软件产品,支持市场宣传和销售,进行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有权调整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和价格策略。合同也规定

  • 合作协议

    甲乙方之间的合作协议,主要内容为乙方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具有版权的软件模块,合作期限为_____年。协议包括软件安装、调试、支持服务、培训、保密及版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双方共同分工合作,确保软件正常运行,同时保护软件版权和甲方产品资料。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

  • 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主要方式

    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主要方式,包括独立开发、反向工程、权利人自己泄密、合法受让或被许可及个人信赖等。其中独立开发和反向工程抗辩难度较大,权利人需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同时客户信赖也被纳入考量范畴。此外,还涉及到许可使用协议等相关法律条款的应用。

  • 谁来认定商业秘密

    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首先应审查原告所称的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规定说明,商业秘密应符合以下构成要件:。我们认为,对

  • 辩护词(侵犯商业秘密罪)
  • 竞业限制条款有没有地域限制
  • 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