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投诉 > 消费者保护法对价格欺诈的处罚规定

消费者保护法对价格欺诈的处罚规定

时间:2024-02-0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54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价格欺诈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来弥补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则为五百元。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将依照该规定执行。

此外,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健康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获得惩罚性赔偿,但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受损失的两倍。

处罚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可能受到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措施。如果其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能面临处罚:

  1. 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2. 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3.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4. 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5. 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
  6. 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7. 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措施;
  8. 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9. 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权利;
  10.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情形。

如果经营者满足上述规定的情形,除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还应将其记录在信用档案中,并向社会公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特价、减价和打折商品的法律规定

    特价、减价和打折商品的法律定义及规定。这些商品属于正品,仅在价格上给予消费者优惠,不代表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必须保证商品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有退换权利。对于商家不公平的格式合同,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购买特价商品时,消费者应要求经营者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第一责任人

    公司中第一责任人的定义及其职责。第一责任人包括部门员工和部门负责人,需记录投诉者的信息并及时上报。公司设立产品质量投诉处理小组,由质管部、生产部、销售片区负责人组成,负责处理投诉事件。处理投诉时需分析原因、沟通并坚持原则,处理方式包括赔礼道歉、赠送产

  •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价格欺诈行为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包括虚假标价、模糊标价等行为。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消费者在遇到价格欺诈行为时的应对策略和维权途径。本文旨在

  •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 产品质量申诉和投诉的受理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