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相关知识 > 保险代理 > 保险合同冒名挂失是诈骗吗

保险合同冒名挂失是诈骗吗

时间:2019-08-09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77
最近小编有了一个问题,是小编的爸爸问小编的,这个问题是保险合同冒名挂失是诈骗吗。相比也很疑惑,就说为什么要问这个,小编爸爸说新闻上报到了,保险合同冒名挂失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了,万一我们也被抄到,信息被公开,我们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小编就去问了手心律师网的大大们,就总结出来了答案。

案情

2006年7月,陈某以找工作为由借得杨某身份证,并获知其在某银行存有一笔款项,遂利用该身份证向某银行申请存单挂失,并重新获取存折及密码,最终将杨某在该银行的1.4万元存款取走。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陈某向银行挂失、补卡、取款等一系列行为,都为被害人陈某所不知晓,陈某的行为方式符合盗窃罪所要求的“秘密窃取”的行为方式。另外,银行将款项支付给陈某并非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而是基于交易惯例进行的正常的交易,不应定诈骗罪。

评析:笔者赞同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从主体角度和行为方式看,本案属于三角诈骗。三角诈骗是指被害人与受骗人不是同一人的诈骗。三角诈骗的三角是行为人、被害人和受骗人。三角诈骗的成立,要求现实的财产处分人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或者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陈某利用杨某的身份证进行挂失、补卡,使具有处分财产权限和地位的银行陷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产,致使杨某财产权益遭受损害。因此,陈某的行为方式构成(三角)诈骗罪。

其次,在存在多方主体案件当中,并不能仅仅以“秘密窃取”来认定盗窃。以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票据诈骗罪为例,如果行为人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财物,相对于被害人而言,取得财产行为确实具有“秘密窃取”性,但是并不能基于此而认定该行为构成盗窃罪。就本案而言,银行具有处分储户财产的权限与地位,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盗窃罪的特征。

第三,银行在依照交易惯例进行交易的前提下,仍然可能因为“受骗陷于错误而做出处分行为”。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情况等相关资料只进行形式审查,而不是对每一笔交易都进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人可能通过欺骗手段瞒过银行的形式审查,从而骗得被害人的财物,使大量诈骗犯罪尤其是金融诈骗犯罪得以发生。

保险诈骗罪的罪量要素是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参照《追诉标准》的规定,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无效对合同诈骗罪的影响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投资性众筹面临的多种法律问题。首先涉及可能触及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等。其次,行政与民事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等行政犯罪以及合同违约纠纷等民事法律问题。此外,众筹项目本身存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风险,以及知识

  •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总则、定义及相关当事人的义务。文中定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并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了保险资金的独立性和投资决策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包括总损失调解原则、赔偿责任的划分等。同时,也讨论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处理方式和赔偿比例,涉及第三者保险的情况以及无保险的情况。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医疗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 刑事第二审辩护词
  •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保险相关知识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