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为满足行为人特殊需求而设立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是一种特定的法律事实,可以是自然现象、人的行为或特定事件。然而,并非所有自然现象或行为都可以作为条件。
(1) 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具有未来性。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
(2) 条件必须是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具有或然性。如果是确定会发生或确定不会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然而,如果当事人将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作为条件,应如何认定?在这种情况下,该民事法律行为应被视为不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因为其附加的条件是无效的。根据《民法通则》第60条的规定,“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 条件必须是当事人自行选择或商定的事实,具有非法定性。法律规定或基于行为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例如,在保险合同中规定,保险公司将在当事人遭遇事故时赔偿其一定金额的保险费。这里的“当事人遭遇事故”是保险合同本身性质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保险合同中,这种事实不能作为附加条件。
(4) 条件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房屋买卖公证的管辖地要求和房产买卖合同公证的作用与必要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及不动产的公证申请需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房产买卖合同经过公证证明后具有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的直接证据。虽然法律未强制要求房产买卖合同必须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