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时,被告应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尽管复议机关并非被告,但复议机关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复议机关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复议机关与被告之间具有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复议机关对被告享有命令权和指挥权。当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复议机关决定维持时,被告未经请示复议机关审查批准,无权擅自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在人民法院审理相对人不服复议机关维持决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中,如果仅将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列为被告,而不允许复议机关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将剥夺复议机关的诉权。
因此,复议机关具有参加行政诉讼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复议机关可以对案件进行陈述、申请举证、提出意见等,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复议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情形。主要包括被申请人或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形、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的情形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停止执行的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