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物贸易方面,世贸组织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及其他协议规定了成员之间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成员国在进行贸易时不能对彼此进行歧视,无论大小成员都应平等对待。只要进出口的产品相同,享受的待遇也应相同,且不能附加任何条件,而且该待遇应是永久性的。
货物贸易最惠国待遇原则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对进出口本身征收的任何形式的费用,如进口附加费、海关手续费、领事发票费、质量检验费等,应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对进出口的国际支付与转账所收取的费用,如政府对进出口国际支付收取的税费,应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征收关税时对进口商品的价值评估的标准、程序、方法应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与进出口相关的所有法规及手续在所有成员间一律平等,如对进出口产品在一定时间内规定特定的信息披露要求或说明。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在国内征收的税费,如销售税、由地方当局征收的有关费用等,不得对进口产品实行歧视。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不得对进口产品的品质证书要求、对进口品移动或运输或储藏或零售渠道的要求、对产品的特殊包装及使用的限制等实行歧视。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规定,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在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方面立即且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相同的待遇。
尽管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少数成员在2005年以前存在与最惠国待遇不符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必须列入一个例外清单,并在2005年之后取消。在那之后,最惠国待遇原则应无条件且永久地在所有成员间实施。
根据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定》第4条规定,最惠国待遇是成员必须普遍遵守的一般义务和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某一成员提供给其他成员国民的任何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都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全体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国民。换言之,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对待各国国民应享有同等待遇,而不能对某一成员国的国民实行歧视。
关贸总协定中的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该原则旨在保证各国间非歧视地开展贸易,体现于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关贸总协定的多项协议条款中。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同时,市场准入机会的存在取决于关税的运用,关税应受到约束且不对不同来源的进
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定义和相关内容。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是出口信用机构向贷款银行提供还款保障的政策性保险,承保政治和商业风险,赔付比率为95%。其依据基础合同是出口买方信贷贷款协议,保险货币一般为贷款协议货币。保险责任包括因政治事件和商业事件导致借款人未履
中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如何选择适合的贸易术语。除了常用的FOB和CIF术语外,还介绍了FCA和CIP两种更适合的术语。由于FOB和CIF的风险转移规则主要适用于非集装箱航运,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FCA和CIP在风险转移方面更为灵活和广泛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市场化程度提高,保险品种增加,开拓国际保险市场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然而,国内保险市场受到冲击,管理难度加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对此,应采取逐步开放市场、适当限制外资企业进入、选择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