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跨国企业的配套协作。这些企业在接受国际分包生产合同的同时,往往需要指定特定的原料供应商以确保产品质量。然而,这些供应商通常分布在欧美各地,给国内企业的采购和供应带来了成本和经营风险。
T公司是一家为某世界知名整机厂制造和加工部件的公司。在部件表面处理工序中,他们需要大量使用某种耗材。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指定唯一的供应商是W公司,因此T公司长期以来都从W公司在英国的工厂进口该物料。
然而,今年8月,T公司收到W公司要求加价的通知,加价幅度高达20%。这不仅增加了T公司的采购支出,而且由于T公司与整机厂的合作协议,这类耗材的成本是由T公司承担的,无法转嫁给整机厂,从而导致T公司的利润下降。
T公司的采购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危机。
首先,他们要求W公司解释加价的理由。
其次,他们根据工艺手册中的技术参数向其他相关供应商询价,以了解市场行情。由于T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采购数量,他们很快收到了多家厂家的回复。在相同规格下,其他厂家的价格比W公司低很多,并且一些厂家还提供了产品的相关认证,证明其产品质量与W公司相当甚至更好。
然而,W公司一直以来都有“牌大欺客”的作风,这次也不例外。在T公司的追问下,W公司只简单解释加价是因为“成本增加”。T公司判断,W公司可能认为自己是T公司该物料的唯一供应商,因此可以提价盘剥采购方。
T公司一方面继续联系W公司要求解释具体的成本增加原因,另一方面向整机厂反映情况。他们要求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增加可选的供应商,引入竞争,从而打破W公司的垄断地位。整机厂表示可以考虑,但需要时间来试验新样品并认证新供应商。由于T公司现有的库存不断减少,他们无法等待新供应商进入供应商清单的那一天。
最终,T公司通过与W公司的沟通和整机厂的支持,成功化解了这一危机。这个案例对于从事进口采购业务的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招标与投标过程中的法律要求和条件。招标方需明确所有采购要求和条件,而投标方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的处理包括废标认定、重大偏差的认定、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消、投标有效期、投标截止时间和送达要求等。投标人在整
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定义和相关内容。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是出口信用机构向贷款银行提供还款保障的政策性保险,承保政治和商业风险,赔付比率为95%。其依据基础合同是出口买方信贷贷款协议,保险货币一般为贷款协议货币。保险责任包括因政治事件和商业事件导致借款人未履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复议制度。该制度允许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侵犯其权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查。行政复议机关会审查采购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遵循一系列程序规定以确保公正和透明,如听取陈述、参与过程、公开审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