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跨国企业的配套协作。这些企业在接受国际分包生产合同的同时,往往需要指定特定的原料供应商以确保产品质量。然而,这些供应商通常分布在欧美各地,给国内企业的采购和供应带来了成本和经营风险。
T公司是一家为某世界知名整机厂制造和加工部件的公司。在部件表面处理工序中,他们需要大量使用某种耗材。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指定唯一的供应商是W公司,因此T公司长期以来都从W公司在英国的工厂进口该物料。
然而,今年8月,T公司收到W公司要求加价的通知,加价幅度高达20%。这不仅增加了T公司的采购支出,而且由于T公司与整机厂的合作协议,这类耗材的成本是由T公司承担的,无法转嫁给整机厂,从而导致T公司的利润下降。
T公司的采购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危机。
首先,他们要求W公司解释加价的理由。
其次,他们根据工艺手册中的技术参数向其他相关供应商询价,以了解市场行情。由于T公司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采购数量,他们很快收到了多家厂家的回复。在相同规格下,其他厂家的价格比W公司低很多,并且一些厂家还提供了产品的相关认证,证明其产品质量与W公司相当甚至更好。
然而,W公司一直以来都有“牌大欺客”的作风,这次也不例外。在T公司的追问下,W公司只简单解释加价是因为“成本增加”。T公司判断,W公司可能认为自己是T公司该物料的唯一供应商,因此可以提价盘剥采购方。
T公司一方面继续联系W公司要求解释具体的成本增加原因,另一方面向整机厂反映情况。他们要求整机厂在工艺手册中增加可选的供应商,引入竞争,从而打破W公司的垄断地位。整机厂表示可以考虑,但需要时间来试验新样品并认证新供应商。由于T公司现有的库存不断减少,他们无法等待新供应商进入供应商清单的那一天。
最终,T公司通过与W公司的沟通和整机厂的支持,成功化解了这一危机。这个案例对于从事进口采购业务的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企业内部存货管理的授权与控制问题。详细阐述了存货接触的授权与限制、存货的请购与采购控制、存货的验收与保管控制、领用与发出控制以及盘点与处置控制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存货,确保其处于最佳库存状态,并降低存货损失风险。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及适用范围。自动进口许可证适用于任何企业,主要用于统计进出口业务量,其办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动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授权机构签发,申请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可延期或变更。部分贸易方式可免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