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 > 亲属关系证明在哪里开

亲属关系证明在哪里开

时间:2024-12-27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9724

亲属关系证明申请所需材料

根据相关规定,申请开具亲属关系证明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人的个人身份证件

申请人需提供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如果申请人已注销户口,还需要提交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记载证明。

2. 申请人所在单位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如果申请人所在单位有人事部门,需要由该部门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如果申请人所在单位没有人事部门,可以由申请人档案所在地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对于没有工作单位的申请人,可以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本人与关系人之间的亲属关系证明。

3. 委托他人代办公证的情况下的额外材料

如果申请人委托他人代办公证,还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

4. 关系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关系人需要提供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通行证或其他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明。

5. 其他证明材料

公证员可能要求提交其他证件和证明材料。

亲属关系证明格式范例

以下是一份亲属关系证明的格式范例:

亲属关系证明

XX公证处:

我单位职工(或我村村民、社区居民)XXX,男(或女),X年X月X日出生,生前住X,于X年X月X日在X因X死亡,其亲属关系如下:

1、XXX的父、母亲姓名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X。(或父、母亲姓名X,X年X月X日在X因X死亡)。

2、XXX的原配是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X。(如原配偶已死亡的请写明死亡时间,离婚的请写明离婚时间)。

XXX的原配去世后(或离异后)是否再婚。(如再婚,请写明再婚配偶的姓名、出生时间、现住址)。

3、XXX与原配所生养的全部子女(包括收养子女)的姓名、出生时间、现住址。

XXX再婚后,与再婚配偶所生养的全部子女(包括继子女)的姓名、出生时间、现住址。

XXX共有上述X个子女,无其他子女。(如有子女已死亡的,请写明何时何地因何死亡,已死亡子女的配偶和子女的情况)。

4、XXX的兄弟姐妹的姓名、出生时间、现住址。(如有已死亡的,请写明何时何地因何死亡)。

5、XXX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姓名、出生时间、现住址。(如已死亡的,请写明何时何地因何死亡)。

出证明单位名称(盖章):________

出证明人的姓名:_______

职务: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

X年X月X日

关于亲属关系证明的开具

每个县市都设有公证处,没有明确的地域限制。不同的公证处可能对材料和证明的要求有所不同,建议您先向当地的市一级公证处咨询。

血亲关系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旁系血亲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我们手心律师网,我们将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 申请结婚登记的资格

    申请结婚登记的资格和所需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申请人需满足年龄、婚姻状况、自愿原则、亲属关系限制及法律禁止和暂缓结婚等条件。申请时需准备户口、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等材料,离婚或丧偶人士还需提供相应证明。同时需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再婚者

  •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可报考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的条件和限制。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可报考,但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作弊行为、被辞退的公务员、现役军人等人员不得报考。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特定职务。定向生和委培生需单位同意报考,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

  • 办理结婚证需要准备什么,怎么规定

    办理结婚证所需要准备的文件和手续,包括身份证明、无配偶声明以及与对方无直系亲属关系声明等。双方需共同到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经审查通过后领取结婚证。法律依据主要来自《婚姻登记条例》。

  • 不要户口本可以办结婚证吗
  • 16岁可以领结婚证吗,的规定是什么
  • 办理结婚证需要准备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