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外币现钞收付,防止个别机构以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外币现钞收付,逃避外汇监管,外汇局日前发布《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的条件。
《办法》规定,在无法使用银行渠道等特殊情况下,允许境内机构以外币现钞办理部分经常项目收付。具体包括银行汇路不畅,或是与战乱、金融条件差等国家(地区)进行的交易,以及境内免税商品经营单位和免税商店销售免税商品的外汇收入等。但也应按规定在经办银行办理结汇,不得存入经办银行转为现汇。
上述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另据了解,外汇局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也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上线。银行及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须于2018年1月1日前通过外汇局验收并接入个人外汇系统,方可继续开展个人结售汇业务以及外汇兑换业务。
企业私自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是否会受到行政处罚的问题。外汇管理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履行职责,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查和取证,包括现场检查、询问、查阅复制文件等。企业应当遵守法规,配合监督检查,私自转移外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骗购外汇罪的构成要件及其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骗购外汇罪指使用伪造、变造的凭证等方式骗购外汇,涉及复杂客体,包括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权益。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与敲诈勒索罪相比,骗购外汇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和主体上均有
骗购外汇罪的刑事责任及其构成条件。骗购外汇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款,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刑期更长。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骗购外汇。客体侵犯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规
中国外汇管理将实施的新规定和指引。新指引旨在优化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管理,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并精简业务流程。此外,还涉及到境内银行卡境外交易的新规,更新商户类别码分类并加强监管。这些措施旨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提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