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外币现钞收付,防止个别机构以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外币现钞收付,逃避外汇监管,外汇局日前发布《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的条件。
《办法》规定,在无法使用银行渠道等特殊情况下,允许境内机构以外币现钞办理部分经常项目收付。具体包括银行汇路不畅,或是与战乱、金融条件差等国家(地区)进行的交易,以及境内免税商品经营单位和免税商店销售免税商品的外汇收入等。但也应按规定在经办银行办理结汇,不得存入经办银行转为现汇。
上述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另据了解,外汇局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也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上线。银行及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须于2018年1月1日前通过外汇局验收并接入个人外汇系统,方可继续开展个人结售汇业务以及外汇兑换业务。
企业私自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是否会受到行政处罚的问题。外汇管理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履行职责,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查和取证,包括现场检查、询问、查阅复制文件等。企业应当遵守法规,配合监督检查,私自转移外汇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for Sol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With Board of Directors)
外资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独资企业的相关规定。文章涵盖了企业的一般规定、目标、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董事会、业务管理办公室、税务、财务和外汇管理、利润分配、劳动管理、工会、保险、期限、解散和清算等内容。
骗购外汇罪的构成要件及其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骗购外汇罪指使用伪造、变造的凭证等方式骗购外汇,涉及复杂客体,包括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权益。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与敲诈勒索罪相比,骗购外汇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和主体上均有
骗购外汇罪的刑事责任及其构成条件。骗购外汇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款,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刑期更长。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骗购外汇。客体侵犯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