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金融机构和在中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
外国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或行业协会认可的金融机构。
在中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总行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外国的金融机构同中国的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合资经营的银行,总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信用卡公司,外国的金融机构同中国的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合资经营的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信用卡公司以及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外资金融机构。
本办法所称外资金融机构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并从事咨询、联络和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代表处、总代表处。代表处的主要负责人称首席代表,总代表处的主要负责人称总代表。
第三条:代表机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其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四条:外国金融机构设立代表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申请人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
(二) 申请人是由其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或者是金融性行业协会会员;
(三) 申请人经营状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四)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代表处,申请人应具备上述(三)、(四)项条件。
第五条:申请设立代表处,申请人应向拟设机构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领取申请表,并将填写好的申请表附下列资料提交拟设机构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一) 由董事长或行长(首席执行官、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申请书;
(二) 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主管当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合法开业证明(复印件);
近年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概况。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主要参与现券、质押式回购和利率互换市场等银行间市场各主要子市场。虽然受到海外母公司负面消息的冲击,但交易行为主要还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
中国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的总量调控措施。中国发布《外债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新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防范外债风险。中国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国家外债统计监测范围,并根据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管理办
我国的国际融资方式,包括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我国还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B股等股票进行国际融资。为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应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并引导更多外资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
企业破产法不仅重新界定了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平衡了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权益,还首次规定金融机构破产事宜,为外资的全面进入提供便利。企业破产法明确规定,“依法追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企业破产法规定,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应当向法院提交财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