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货币金融 > 国际融资 > 近年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交易概况

近年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交易概况

时间:2025-03-06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2061
近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相当部分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母公司都受到严重冲击,在金融危机演化过程中,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策略、行为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外资金融机构数量

近年来,随着银行间交易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也日趋活跃。截至去年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共计281家,其中外资银行79家,外资或合资机构202家。

交易类型

2005年以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各主要子市场的交易量不断增加,主要集中于现券、质押式回购和利率互换市场。特别是2007年4月外资银行改制后,虽然外资成员的交易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并没有影响到其交易活跃度。

现券交易市场

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券交易市场为例。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现券市场的交易量始终位于2000亿元以下,2007年3月交易量上升至2242亿元,随后稳步上升至今年3月的10314亿元,占市场总量的11.7%左右。

衍生品市场

在以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为代表的衍生品市场上,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市场交易量占市场总量的比例超过50%。

金融危机期间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交易情况

影响因素

在金融危机加深之前,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并未受到明显的冲击,并且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去年上半年,随着人民银行从紧货币政策的不断落实,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资金从债券市场不断撤离,并大量开启利率互换的头寸敞口。但伴随着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转向和国内债券市场价格的走高,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重新活跃,交易量稳步攀升。与此同时,受制于各类银行对衍生品风险敞口的内部控制,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市场交易量有所减少,债券市场和利率互换市场的“跷跷板效应”显现。金融危机加深以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信用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市场上一度陷入无法拆入货币资金的尴尬境遇,在监管部门协调下,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逐渐平复,市场成员对于其海外母公司的负面影响逐步淡化,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再度活跃。

影响因素分析

总之,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行为虽然受到海外母公司负面消息的间歇性冲击,但主要还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体现出本土化特征和独立性。

金融危机期间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交易情况

调研样本

根据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衍生产品业务开展情况等不同条件,我们选取了15家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作为调研样本,重点对其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交易情况开展了调研。具体样本机构名单如表1所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际股本融资的定义和特征

    国际股本融资的定义和特征。国际股本融资是向国际投资者发行可流转股权证券的国际融资方式。它限于特定类型的公司已股份化的组织,发行人和投资者可能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融资的特征包括采用记名证券形式、可自由流转、具有技术性和程序性要求等。中国实践中的境外股本

  • 近年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交易概况

    近年来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概况。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主要参与现券、质押式回购和利率互换市场等银行间市场各主要子市场。虽然受到海外母公司负面消息的冲击,但交易行为主要还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

  •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种方式和相关风险。包括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押汇业务、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国际保理融资业务等融资方式,以及信用风险、汇率风险、代理行风险、融资产品风险等存在的风险。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控策略,包括严

  • 国际贸易融资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在国际贸易背景下的融资困境。为此,华夏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出口票证通和华夏贸易宝等,旨在提供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以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贸易融资涉及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包括授信开证和

  • 贸易融资的法律概念
  •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监督管理
  •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