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若施工合同中没有约定欠付工程款利息的情况下,发包人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这一规定明确了承包人主张欠付工程款利息的权利,并将其与合同约定分开,强调了法律规定的重要性。
根据《合同法》第28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实际施工人有优先受偿权,但必须在六个月的期限内提起诉讼。因此,实际施工人应及时行使诉权,避免失去应有的权益。
实际施工人在行使诉权前,应了解发包人是否已向承包人支付全部工程款。如果发包人已支付全部工程款给转包人但未支付给实际施工人,实际施工人应将转包人列为被告,而不应向发包人提起诉讼。此外,实际施工人在行使诉权时,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以明确债权和债务关系。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成为支付工程款的关键。如果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有权要求支付工程款。但如果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承包人无权要求支付工程款。
若发包人未按合同要求提供施工条件或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工期延长,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
若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指令增加或减少工程量、修改设计或变更工程顺序,导致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
若合同由于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事件而非正常终止,无责任的受害方可以向对方提出索赔。
若发包人或工程师要求承包人加快施工速度,导致额外开支,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若发生自然灾害、特殊风险或承包人无法预见的不利施工条件或外界障碍,导致损失,可以提出索赔。
建筑工程款的诉讼时效及结算方式。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中国采用的工程结算方式包括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目标结算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涉及备料款的预付、扣还及违约责任等也做了详细规定。
建设工程合同中存在的多种不对等问题及其影响。包括招标文件内容设置的不对等、合同担保的不对等、合同违约条款设置的不对等、合同时间条款约定不详细、合同用语不规范或漏项以及合同计价方式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合同主体责任权利关系的不平衡,影响
关于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信息、双方职责、物资供应、工程款结算方式以及施工与设计变更等方面。合同中明确了甲方和乙方的职责,物资供应方式和工程款结算方式等细节,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要求。
工程未完工时工程施工费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只有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有资格主张工程款。针对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承包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中断诉讼时效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