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属于行政行为的一种。在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对于行政不作为的诉讼规定较少,导致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案件胜诉比例明显偏低,甚至在起诉阶段就被驳回。这主要是因为行政诉讼法的主构是行政作为诉讼,而对于行政不作为的规定较少,学界对此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薄弱。本文将重点探讨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以下事项提起的诉讼: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