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美法系的规定,不论是普通合伙人还是有限合伙人,对于入伙之前的合伙债务,其责任都以其出资额为限。这是因为入伙人在加入合伙之前并没有参与合伙事务行为,要求普通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将违背“对价原则”与“公平原则”。而在大陆法系中,新入伙的普通合伙人普遍要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则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是因为每个民事主体都应该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这种规定在我国也得到了采纳。
有人认为《合伙企业法》第44条的两款规定难以理解,甚至存在矛盾。第一款规定了新入伙的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和责任,除非入伙协议另有约定。而第二款规定了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那么,如果入伙协议中约定了新合伙人不承担入伙前的债务,应该适用第一款还是第二款呢?
筆者认为,在有限合伙存续期间,中途加入为普通合伙人的情况下,其与加入前的合伙债务无关。第一款的规定意在强调入伙协议是合伙人内部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入伙协议并不为外部所知,因此该内部约定对合伙之外的第三方债权人并没有法律效力。为了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第二款规定了新合伙人对于其加入前的合伙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因此,第一款针对合伙人内部关系,而第二款则针对合伙之外的第三方,并不存在矛盾。同样地,如果入伙协议约定不承担责任,该约定在合伙人内部有效,但对于合伙之外的第三方无效。
合伙清算纠纷的处理问题。首先讨论了确认合伙关系的纠纷,涉及入伙、退伙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如何正确区分合伙解散和退伙,以及合伙解散时财产的处理方式;接着讨论了合伙财产占用纠纷的处理和合伙人合谋逃避债务的处理;最后提到了合伙清算纠纷的法院管辖问题,遵循“原
连带责任认定的五种情形。首先,因保证而承担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和债务人需按约定承担债务。其次,合伙和合伙型联营中的连带责任,合伙人或联营各方需对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第三,因代理而承担连带责任,包括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等情形。第四,因共同侵权而承
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与有限合伙的入伙协议的区别。首先介绍了合伙协议和入伙协议的定义和目的,然后阐述了它们的签订时间和程序以及入伙协议的成立和生效。最后提到《合伙企业法》第19条的规定在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中的适用,并不适用于有限合伙的入伙协议,建
有限合伙退伙协议的生效时间问题。协议生效主要依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即生效,但如合伙协议或规章制度中有相关约定,按约定执行。此外,附条件或期限的退伙协议需在满足约定条件和期限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