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 >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时间:2025-04-11 浏览:5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1733
由于务工人员主要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构成,一般享受不到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同时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严重影响一个数口之家的生活,甚至会造成一个家庭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外出务工人员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针对这个问题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常见的提法,但直到最近才成为一个固定的专有名词,其具体含义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从广义上讲,务工人员可以指所有从事工作劳动的人员;从狭义上讲,通常指的是以提供体力劳动和一般技术以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员。根据社会学的阶层分类,务工人员属于基础阶层,包括体力劳动和半技术半体力的劳工人员。

不同的阶层和身份

根据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当代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十大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向社会提供各种劳务或服务,应当归入务工人员范围,这一阶层含有相当数量的民工。产业工人中民工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农民并不直接以向他人提供劳务或技术来谋生,不应纳入务工人员范围,但务工人员应当包括农民阶层中的各种个体工匠、雇工等。

雇佣关系与劳动法保护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关于雇佣合同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雇佣关系。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劳动者群体,长期以来,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司法实践通过承认事实劳动关系,认可了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的劳动者地位,但仍然有大量的务工人员被排斥于劳动法的保护之外,他们的权益只能依靠司法解释与民法理论上的雇佣关系来获得保护。

不同类型的务工人员

根据务工人员的身份地位和救济途径的区别,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正式劳动关系下的务工人员、事实劳动关系下的务工人员、雇员以及不能确定为雇员的其他务工人员。

司法实践将前两种人员的损害赔偿纳入劳动争议纠纷的范畴,而将后两种人员的损害赔偿纳入民事侵权纠纷的范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分析

    冯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案例。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达成了一致协议,但之后冯某提出公司拖欠经济补偿。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支持了冯某的请求。文章解析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提醒用人单位在协议中注明经济补偿

  • 社保缴纳标准

    社保缴纳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个人也需承担部分费用。法律依据为《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以张先生为例,个人和企业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有所说明。

  • 设计部规章制度

    设计部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必须遵守的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设计部倡导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规定了具体的上班时间、请假流程和罚款规定等,以维护公司纪律和正常工作秩序。

  •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 缓刑期间只能住一个地方吗
  • 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供哪些材料?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