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时间:2025-04-13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先于执行,就是一种应急的措施,保障了诉讼中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此,我国也规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这一措施的执行。那么大家知道法院要执行先于执行的条件有什么吗?具体内容是怎么操作的吗?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先予执行的定义和意义
先予执行,又称先予给付,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作出判决前,根据紧急情况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一定数额的钱财,并立即执行的一种应急措施。先予执行对于解决民事诉讼中权利人的生活、生产或经营的急需,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先予执行适用以下范围:
-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等;
- 追索劳动报酬;
- 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不属于以上范围的案件,法院不得采用先予执行措施。
三、采用先予执行的条件
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时,认为应采用先予执行措施,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当事人必须自己提出要求先予执行的申请。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还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未提供担保的申请将被驳回;
-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会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即如果不先予执行,权利人将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或生产、经营,待判决后再给付将无法满足紧急需求;
- 被申请人有履行给付的能力。如果被申请人无履行能力,即使采取了先予执行措施,也无法收到实际成效。
四、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 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核,如符合条件,应以书面形式作出裁定,并通知申请人;
- 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并在审案后判决申请人败诉的情况下,申请人应负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而遭财产损失的义务;
- 先予执行的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立即执行。如不服裁定,可以申请一次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 被先予执行的钱财应在审案结束后的判决主文中明确写明,并在被告应付的金额中扣除;
- 先予执行裁定的效力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上诉审法院撤销原判决后自行消灭。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先予执行申请费用的交纳规定
先予执行申请费用的交纳规定,指出申请人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缴纳相应费用,如有困难可向法庭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费用。同时明确了适用先予执行的案件类型包括追索特定费用、劳动报酬及紧急情况的案件。此外,关于司法救助中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的相关规定也进行
-
先予执行责任的确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予执行责任的确定问题。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适用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等特定案件,并需满足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和被申请方有履行能力等条件。在裁定先予执行时,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并可能对未提供担保的申请人予以驳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予执行的内容。第一百零六条至第一百零八条阐述了先予执行的案件类型及条件,包括追索赡养费、劳动报酬等。先予执行需满足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等条件。当事人对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时,可申请复议。同时
-
工伤事故先予执行申请
工伤事故中的先予执行申请。当事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在工伤事故中,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争议纠纷,且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导致劳动者生活陷入困境,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申请时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当事人之间的权
-
仲裁庭先予执行的案件分类
-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
遗弃罪先予执行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