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时间:2025-04-0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2878
对于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就是指:在战时,明知道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还为他们提供帮助的行为。我国对于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认定是有一定的规定的。那么,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认定是如何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一方面的知识,行为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区分主观故意

战时窝藏罪的主要目的是使逃离部队的军人免受部队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追查,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部队的军人的劳动力。虽然两者在提供住所、财物等方面的行为相似,但其意图和目的存在本质区别。战时窝藏罪的行为人通常会积极帮助被窝藏者逃避追查,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行为人则更倾向于为自己谋取利益,不一定会提供住所。

区分客观行为

战时窝藏罪的行为人提供的住所和财物通常是无偿的,不要求对方提供劳动力作为回报。行为上,战时窝藏罪一般表现为暗地里的隐藏和帮助逃跑;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表现为有偿聘请他人为自己服务,不一定提供住所。

区分时间要求

战时窝藏罪必须发生在战时,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在战时或平时发生。有时,行为人可能会以窝藏的名义为逃离部队的军人提供住所和财物,并让其提供一些劳动,形式上看似雇佣关系,实际上是窝藏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以战时窝藏罪论处,而不是构成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

战时窝藏罪与窝藏罪的区别

区分主观要件

战时窝藏罪的主观要件是明知被窝藏者是逃离部队的军人并决意窝藏,而窝藏罪则是明知被窝藏者是犯罪者并决意窝藏。

区分犯罪对象

战时窝藏罪的对象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这些军人既可以是没有构成任何犯罪的军人,也可以是逃离部队罪或其他罪行的军人。而窝藏罪则不限于军人,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非军人,但必须是犯罪人。

区分时间要求

战时窝藏罪必须发生在战时,而窝藏罪则没有这个要求。

区分客观要件

战时窝藏罪属于情节犯,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窝藏罪则是行为犯,一般情况下,只要实施了窝藏行为,除非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都应当构成犯罪。情节严重是窝藏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之一。

区分客体

战时窝藏罪侵害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秩序和兵役制度,进而对国家的国防利益造成威胁。而窝藏罪通过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运作来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当然,如果在战时窝藏的逃离部队的军人已构成逃离部队罪或其他罪行,行为人还触犯了窝藏罪,应当选择从重处罚后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

    妨害军事行动罪和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相关内容。前者指行为人通过暴力手段阻碍军人执行职务或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后者指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两种犯罪行为均严重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依法严惩。文章还介绍了相关刑法规定和处罚

  •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以及相关的构成要件。该罪行包括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行为。犯本罪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将面临加重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行的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

  •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构成要件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包括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等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需是聚众扰乱活动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禁区仍故意冲击;客体是

  •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等罪名,以及过失损坏、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和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等相关法律条文。文章详细阐述了各个罪名的定义、刑罚及处罚措施,强调了战时犯罪从重处罚

  •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 什么是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
  •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立案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