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时间:2025-04-02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3277
合同欺诈行为,一直困扰与破坏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运行,业已成为签订与行合同中急待解决的重要法律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日益猖獗,合同欺诈案件日益增多,欺诈方式不仅变化多端、花样翻新.而且涉及的行业与地城范围日益广泛,并呈智能化、职业化、团体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合同欺诈行为践踏了市场公平交易与诚实信用的法则,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它不但是一股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的破坏力量,而且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与发展的一大公害,针对日益泛滥的合同欺诈行为、若不及时遏制,势必干扰和阻碍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常进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何控制、治理合同欺诈行为,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合同欺诈行为比较复杂,它不仅使合同无效或撤销,而且常与合同纠纷,合同诈骗犯罪等法律问题相交织,相混杂在一起。加之法律又无明确规定,界限不清,因此造成人们对此种行为认识上的混乱,并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困难,这也是合同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搞清什么是合同欺诈,首先有必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一)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特征一般而言,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作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合同欺诈应包括民事与刑事意义上的两种欺诈。但由于我国法律目前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合同欺诈尚无明确界定,以致造成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认识的混乱,如有人认为合同欺诈指的是具有非罪性质的民事欺诈、也有人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事实亡.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到实践中,可能是民事欺诈行为,也可能构成刑事欺诈,还可能表现为民事和刑事欺诈的双重性质。这就要根据民事及刑事欺诈的含义及特征针对合同欺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为了便于论述及分析,我们将合同欺诈划分为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欺诈两类,下面戊分别论述两种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特征:1.合同民事欺诈的含义与特征合同民事诈,是指一方当事入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陷于错误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实现签订合同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这种欺诈行为不仅是民事欺诈中最主要的持殊表现形式,而且是民事活动中常见的且数量最多的。因此,除具有一般民事欺诈的特征外,合同民事欺诈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欺诈行为是欺诈人在经济合同订立过程(即订立阶段)作出的,其表现为欺骗性或虚假性要约,以诱导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是合同欺诈的最主要的特点,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本身是有欺诈性,又是由欺诈行为引起的,所以.对合同民事欺诈,又称为欺诈合同。(2)欺诈行为的客观表现,是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其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象,其目的是使对方陷于错误,并作出错误的承诺与其订立合同。欺诈行为或手段在客观上确实对订立合同起了作用。其整个过程是:欺诈行为---陷于错误---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签订合同。(3)欺诈人以欺诈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合同,其实质是使所签合同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并通过签约双方履行该欺诈合同,以实现其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合同民事欺诈不仅仅是以签订欺诈合同为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履行这种表面合法实为虚假的合同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4)欺诈人在为欺诈行为过程中并与被欺诈人订立欺诈合同之时,其本身一般有一定的实际履行的能力,同时也有履行所签订欺诈合同的意思,特别是欺诈人还有积极履行所签欺诈合同的行为,并且是通过其履行欺诈合同一定的义务,而从被欺诈方处得到不法利益的,这也是合同欺诈的又一重要特点。(5)合同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规定,采取欺诈手段所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无效。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立即终止履行,合同所涉及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作下列处理。第一,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合同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如果标的物已不存在或者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不能返还时,可用赔偿损失的办法抵偿。

赔偿损失

当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该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也不是平均分担损失,而是要根据双方当事人责任的主次、重要性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经济损失的比例。

收归国库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合同项下的财产将被收归国库所有。这是对当事人故意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惩罚手段。如果双方都是故意的,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将被追缴并收归国库所有。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而非故意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库所有。

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与特征

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

合同刑事欺诈,又称为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与合同民事欺诈有所区别。它是指欺诈行为人无意履行合同或无能力履行合同,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诱使他人错误地与之签订合同并交出大量财物的犯罪行为。

合同刑事欺诈的特征

合同刑事欺诈是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犯罪形式。它不仅侵犯了财产所有权,还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合同刑事欺诈具有以下特点:

  1.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客观手段主要是采用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法,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与之签订合同。诈骗人对合同没有履行意愿,只是利用合同骗取对方的信任,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2. 合同刑事欺诈的主观故意必须具备诈骗的直接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与采取欺诈手段签订的经济合同密切相关。
  3. 合同刑事欺诈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诈骗人与对方签订合同并规定附加条件,然后诱使对方按合同规定交付财物。诈骗人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的行为过程。

合同刑事欺诈的新特点

合同刑事欺诈除了上述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1. 智能性:合同刑事欺诈是一种智能性犯罪行为,需要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条款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并设计陷阱,诱使对方上当受骗。
  2. 团体性:合同刑事欺诈行为常涉及多个单位,行骗往往需要合伙欺诈,分工合作,暗设圈套。
  3. 职业性:一些个人或单位将合同刑事欺诈作为职业,经常从事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活动。
  4. 多变性:合同刑事欺诈的手法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常见的手法包括拗定金、吃预付款或质保金、钓鱼、空头支票、伪造证件、广告诱惑等。

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欺诈的异同

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欺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合同欺诈行为,但在实践中常相互交织,容易混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 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观故意包括故意进行欺诈行为和故意诱使对方错误表示与之订立合同,而合同刑事欺诈除此之外,还包括利用合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2. 主观意图或目的不同: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观意图是通过订立合同来实现非法获取对方经济利益的目的,而合同刑事欺诈的主观意图是以合同为掩护,骗取对方的信任,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3. 欺诈的内容及手段不同:合同民事欺诈的内容主要是合同条款或内容,手段相对简单;而合同刑事欺诈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精心设计的矛盾条款,手段多样且难以识别。
  4. 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合同民事欺诈所获得的不法利益较小,限于已签合同的范围;而合同刑事欺诈所骗取的非法财物数额较大,甚至达到数百万元。
  5. 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民事欺诈导致合同无效,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合同刑事欺诈不仅符合民事欺诈的特征,还触犯刑律,行为人需承担双重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刑事欺诈有未遂的法律后果,行为人需承担未遂的法律责任,而合同民事欺诈则没有未遂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

  •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下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特点、分类及防范对策。指出合同欺诈现象日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并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合同欺诈的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的分类。同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监

  • 合同法中过错有什么法律规定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一之存在过错,造成合同无效或者合同被撤销的,过错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

  • 购买了无销售许可证的房怎么办
  • 非法转包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 房产居间合同无效缔约责任怎么负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