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出资,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为促进合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或者为偿还合伙企业的欠债,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由各合伙人追加对合伙企业的投资的行为。
合伙人投资设立合伙企业,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经营,从而实现共同的经济目的,为自己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然而在合伙企业成立初期,业务发展很快,仅以合伙人的原始投入,甚至连同盈利转为投入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即使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也可能发生扩大经营规模,而现有财力不支的情况,而且某些合伙企业发生经营亏损,如要继续维持也需新的财力支持。发生这类情况,如不能以企业的名义对外筹资,就需要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增加出资。
增加出资要求合伙人拿出更多的财力投入企业,从而使其对企业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投资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这必须出自当事人的自愿,符合合伙协议的约定。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增加对合伙企业的出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弥补亏损”。也就是说,如合伙协议有约定,或事后全体合伙人一致决定要对企业增加出资的,各合伙人便具有增加出资的义务,如无此约定或决定,他们便没有这种义务。
《合伙企业法》第65条规定:“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明确规定合伙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时,应向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向合伙企业承担违约责任。也即是说,法律只赋予了合伙人追究未出资合伙人违约责任的权利,合伙企业在此并无法定诉权。
合伙企业法中合伙人未出资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规定有限合伙人应按时足额缴纳出资,未履行则需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个人合伙需订立书面协议,明确出资、盈余分配等事项。合伙人共同管理财产并对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债务由合伙人按约定承担连带责
合伙企业的设立过程和相关规定。全体合伙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就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事宜协商一致并订立协议。合伙企业包括名称、住所、合伙目的和经营范围等内容。合伙人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等也有详细规定。利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劳务、法人、对外转让出资、出资、竞争、交易、事务执行、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区别。
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报告义务履行方式,包括定期向其他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合伙人拥有对执行事务的监督权。执行事务合伙人有权提出异议并暂停事务执行,若受委托人不按协议或决定执行事务,其他合伙人可撤销其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