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串案调解工作时,有一方是所有案件的共同诉讼主体。为了有效进行调解工作,必须首先明确这一方当事人的调解条件。审判员应尽力满足这一方当事人的要求,以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为了增加调解条件对双方的吸引力,审判员可以建议串案共同的诉讼主体确定以下调解框架:
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应当立即履行给付义务,最好能够在庭审中完成给付。
接受给付的一方当事人应在对方给付的数额上作出让步。
这样的调解框架可以实现双赢。给付义务方能在给付数额上获得一定的实惠,接受给付方则能节省时间,避免执行困难。在此框架下,针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同情况,需要进行调解工作。
一旦当事人确定了调解方案,审判员或书记员应根据与另一方当事人的沟通情况,根据达成调解协议的难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配相应的精力进行调解工作。
根据沟通情况,将当事人分为以下三组:
双方矛盾不大,纯属跟风的当事人。对于这一组,只需在做好双方的劝解工作前提下,花费适当的精力进行调解。
双方虽有矛盾,但存在调解余地的当事人。重点将精力花费在这一组上,通过多次与当事人沟通,引导双方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作出合理让步,进而达成调解协议。
双方矛盾尖锐,很难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对于这一组,可以少费或不费精力,因为调解难度较大。
根据分组情况,通知当事人到庭进行调解。根据达成调解协议的难度,先后向串案各个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
当事人的激烈对抗情绪源于对方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为了尽快解决这种情况,应尽快审理并判决。
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后,往往会立即要求对方支付判决款项。由于双方情绪对抗激烈,对方当事人一般宁愿走上执行程序也不愿意立即结清款项。这种情况下,串案的当事人之间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胜诉却无法获得款项的困境,从而对其他当事人产生示范效应,使其更加慎重考虑对方的调解条件。因此,串案的其他当事人往往会重新考虑对方的调解条件,并在衡量自身利益后,更有可能达成调解协议。
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希望较大的当事人,应尽快通知他们参加调解工作,并安排其他当事人在休息区等待调解结果。这样的安排可以产生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当事人也达成调解协议。
对于调解难度较小,双方容易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应首先安排他们进行调解。随后,安排其他当事人紧随其后进行调解。由于跟风效应,这批当事人也有可能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夫妻离婚时的债务纠纷处理方法,包括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的偿还方式,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以及离婚财产分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文章阐述了共同债务的处理原则,财产分割协议对双方的约束力以及对第三人债权的处理。同时,也提到了隐藏、转移财产的处理方式以及未分割的共
婚前个人财产的界定以及离婚时的分割问题,特别是在房产方面的处理。文章中解释了如果一方在婚前付清了全部房款,无论是否取得产权证,该房产应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通过案例分析了乙女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甲男婚前购买的二居室房产的纠纷处理过程
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与没收财产的关系。没收财产是针对犯罪分子的个人财产进行的一种处罚措施,不属于财产分割范畴。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遵循公平、保护和协议原则。当涉及没收财产时,应先进行财产分割再执行没收。
婚后个人财产公证的办理流程。首先准备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结婚证和财产清单等,然后到公证机构提出申请,签署公证协议书,最后缴纳费用并领取公证书。同时,也讨论了关于丈夫把财产公证给妻子以及婚内财产公证书的有效性问题,指出公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