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伙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合伙包括营利性合伙、非营利性合伙和临时性合伙。狭义的合伙专指营利性合伙。营利性合伙是指由两人以上(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根据共同协议组成的营利性非法人组织。合伙由合伙合同和合伙组织两个部分构成,前者体现了对合伙人有约束力的内部关系,后者则是全体合伙人与第三方建立法律关系的外部形式。
合伙的成立依赖于合伙协议。根据《民法通则》第31条规定:“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称为个人合伙”。合伙协议是合伙的首要条件。合伙协议是在协商和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合伙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达成的协议。合伙协议不仅是合伙成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合伙人权利义务的依据,并且在司法机关处理合伙债务纠纷时起到重要作用。合伙协议可以是书面或口头协议,但为了方便解决纠纷,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即使没有明确的书面合伙协议,但如果合伙实际上已经形成,合伙人相互出资、参与经营、分配利益,仍然应当认定为合伙关系。
合伙人必须共同出资,这是合伙组织的物质前提。共同出资意味着合伙人将各自拥有的资金、实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以满足共同经营的需要。出资数额可以是均等的也可以是不均等的。出资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如房屋、资金、设备、工具等;也可以是无形财产,如劳务、技术、信誉。此外,债权、商标使用权、商号使用权也可作为合伙人的出资。出资种类几乎没有限制,只要其他合伙人同意即可。合伙出资形成合伙财产,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享有平等使用权,合伙人的经营权利不因出资多少而不同。
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关系。在共同出资的前提下,各合伙人应直接参与合伙经营,这是合伙经营方式的重要特征。如果没有在共同需要、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下的共同劳动和经营,就不构成合伙关系。例如,如果一个公民将房屋出租给某个人,而该人与另一个人合伙开办一家饮食店,那么该人与另一个人构成合伙关系,而该公民与他们之间只存在租赁关系,没有参与饮食店的经营。
合伙经营的利益是合伙人共同追求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合伙经营带来的利益。合伙的利益分配方式依据合伙协议执行,一般按照出资比例划分。在合伙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事故等风险,损失由合伙人共同承担。合伙的对外债务由合伙人连带承担,即债权人可以向任一合伙人追偿,受追偿的合伙人不能拒绝,也不能以自己的份额为由进行抗辩。
合伙人的异议权及其权利。合伙人对其事务执行有异议时可行使异议权,若受委托的合伙人不按协议或决定执行事务,其他合伙人可撤销其委托。合伙人的权利包括共有财产权、合伙经营权等。合伙经营权涵盖了合伙事务的决定权、执行权等。此外,合伙人有权查阅账簿并请求分配利
事实合伙的认定方式。首先,基于真实意思表示的认定,双方的合同只要意思表示一致,无论形式如何都是有效的。其次,在没有书面合伙协议时,可通过公证、邮件、短信、物证等方式证明合伙关系存在。在不同情况下,认定标准包括经过核准登记的个人合伙、提供资金、实物、技
新合伙人加入的两种方式。方式一是购买合伙权益,新合伙人通过购买原合伙人部分或全部权益加入,不影响企业资本总额和净资产,会计上只需记录资本变化分录。方式二是投入资本,需征得原合伙人同意并确认评估原企业资产和负债,确保新合伙人不会因为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
甲方与乙方为了共同开展合作而订立的合伙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合伙宗旨、经营项目和范围、期限、出资额、方式、期限及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等内容。此外,还规定了入伙、退伙和出资转让的条件,合伙负责人和其他合伙人的权利,禁止行为,合同终止及纠纷解决方式等。合同自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