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4日,孙X林、盛某、秦某签订合伙协议,约定共同平均出资购买高坪区某市场营业楼。2005年4月21日,三人以505万元的价格购得该楼,并接手经营至今。孙X林在签订合伙协议时将此商业信息告知了其弟孙X武,引起孙X武的兴趣,孙X武将部分资金交给孙X林,挂在孙X林名下参与投资。盛某、秦某对孙X武参与投资一事知情。
2006年2月17日,孙X林突因车祸死亡,其妻林某与孙X武产生纠纷。孙X武于是将盛某、秦某、林某等诉至本院,请求判决确认其合伙人身份,并确认合伙出资金额为433333元。被告盛某、秦某对原告诉请确认其为合伙人并无异议;被告林某则辩称原告并未参与投资。
经本院依法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认为:原告孙X武参与投资一事,盛某、秦某当初知情,且盛某、秦某对原告诉请确认其合伙人身份并无异议,参照隐名合伙理论,应认定原告与孙X林、盛某、秦某经营的事业构成类似隐名合伙关系。本院遂判决确认原告孙X武系合伙人,并根据在案证据确认其出资额为x元。
隐名合伙一般是指当事人一方(隐名合伙人)对他方(具名合伙人)所经营的事业进行出资,分享其经营所产生利益,但不在有关合伙协议、登记中记明自己为合伙人的特种合伙。据考证,隐名合伙起源于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由于其一方面能够保持小范围的人身信任关系,另一方面投资人往往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投资人不必直接参加管理,因而能够吸引投资客,达到快速大量筹资的目的。
尽管隐名合伙存在一些弊端,如隐名合伙人没有相关登记,不便于监督与管理;隐名合伙人常借此转移财产,偷逃税务债务,甚至洗钱,但迄今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仍规定了隐名合伙。
当下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名合伙现象,但现有法律中对此并无明确的规定。我国应否确立隐名合伙制度,多数学者持肯定态度,但亦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略谓:1、若肯定隐名合伙,将会给党政机关人员经商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为获取不义之财人员转移财产提供合法安全的渠道,给侦办此类案件带来困难。2、隐名合伙人往往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此与责任有限需以公示为前提严重悖理。笔者以为,腐败现象的滋生与隐名合伙制度并无必然联系,相反地,确立、规范隐名合伙制度有利于增强公民投资的积极性,保护合伙人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具体到本案,合议庭基于以下因素:1、原告孙X武参与投资一事证据确凿,且因兄长孙X林未参与经营,自己一直参与经营至今,盛某、秦某当初知情;2、盛某、秦某对孙X武诉请确认其合伙人身份并无异议,法院如确认原告的合伙人身份不会给合伙带来困境;3、原告孙X武不属于禁止经商的党政机关人员等;4、本案中,除原告曾挂在其兄孙X林名下参与投资,无其他类似情形;5、被告林某等属原告之兄的继承人,确认原告的合伙人身份,有利于钝化矛盾,简法护民。本院遂参照隐名合伙理论,依法判决确认了原告的合伙人身份。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张女士与王先生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并签署离婚协议后,王先生未按约定支付补偿金和帮助款共计120万元的情况。法院认定离婚协议合法有效,双方需按协议履行义务。法官提示,离婚协议涉及多方面内容,不能任意撤销。因此,建议夫妻在签署相关离婚协议时要慎重考虑。
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体现了公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律应当认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忠诚协议应由当事人自觉履行,法院不能赋予其强制执行力。文章还提到了忠诚协议的法律依据及效力,以及法院对忠诚协议的判决原则和法律调整。总之,夫
物业纠纷的维权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协商调解分为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没有法律效力;仲裁需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仲裁裁决具有一裁终局的法律效力;诉讼程序包括提交起诉状、开庭辩论、调解或判决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