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如果主张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权利,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然而,如果夫妻一方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除外,那么夫妻个人的债务就不可以用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来偿还。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离婚之前的这段时间。在这个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非另有约定)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并且在处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时,需要征得配偶的同意。
1. 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 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从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到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3.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这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当然,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
4.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5. 如果不能证明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就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6.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那么人民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为原则进行判决。
7. 如果夫妻一方死亡并需要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作为死者的遗产,按照继承法进行处理。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二婚婚前买房一方去世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根据继承法,婚前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婚前个人房产的分割需考虑不同情况,如共同偿还贷款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可协商或根据法院判决分配,而房屋产权以物权登记为准。
查询夫妻共同财产的方法。首先需要确定房产的确切地址,然后可以委托朋友查询房地产登记资料,获取资料后需办理公证和认证手续。这些步骤取得的证据有助于证明夫妻共同财产,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