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抵押权是指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变价处分被抵押的船舶,并从所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制度。船舶抵押权在实现条件成就之前,一般只是当事人间约定的一项主观权利。当借贷期限届满且借贷债权未被履行时,船舶抵押权的条件成就,进入实现其担保性作用的阶段。因此,船舶抵押权的实现实质上是其所担保的贷款债权的实现。
实现船舶抵押权,尤其是实现船舶抵押权,是一个具有较强实务性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1条规定了抵押权人可采用“依法拍卖”的方式实施船舶抵押权。然而,该法条对于“依法拍卖”的具体方式并没有明确要求是否必须经过法院拍卖,是否只允许采用单一的拍卖方式。这个法条存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此外,实践中还存在其他问题,主要是海商法规定的单一拍卖方式使当事人缺乏实现抵押权的选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3条规定了抵押权人在选择抵押权实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然而,法律对折价、变卖的具体实施缺乏进一步规定,存在法律适用上的真空,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立法应予以关注。
通过法院拍卖船舶是较为稳妥的方式,有利于保护各方利益。然而,当事人应了解相应的法律程序。抵押权人还应了解因被扣船上可能存在船舶优先权或船舶留置权而使自己的债权能否受到清偿或者足额清偿处于不确定状态。
经过法院拍卖是强制实现船舶抵押权的基本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抵押权人如通过海事法院拍卖船舶,应按照法定诉讼程序进行。抵押权人可以通过扣船进行诉前财产保全,诉前扣船的程序如下:
抵押权人向扣船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并拍卖船舶时,应遵循以下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1、19、25条的规定,船舶抵押权人的受偿顺序因被执行船舶上存在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
我国《海商法》关于实现船舶抵押权的规定符合《1993年统一海事留置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例如,在船舶优先权的项目和位次上,比传统船舶优先权的项目有所减少,进而提前了船舶抵押权的受偿倾位,体现了对抵押权人利益的保护。然而,这两种不同类别的优先权在所保障的主债权方向上不完全一致,在担保其偿还的优先顺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国际间一直在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光船租赁中船舶保险的责任方问题。在光船租赁期间,承租人应购买船舶保险并承担相应费用。光船租赁的特点是标的船舶没有配备船员,承租人负责配备船员、调度和营运,并承担除船舶保险费用之外的所有费用。合同中还包括船舶担保物权问题和船舶设备仪器的责任分担等条款。
定期租船合同中的船舶营运管理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定期租船合同中,出租人提供船舶,承租人负责船舶运营管理并支付租金。合同内容包括双方名称、船名等,并涉及船舶管理责任分享和费用分担。出租人负责船舶营运管理和航行安全,而承租人负责商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