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14岁负刑事责任的问题
时间:2025-02-2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情况下,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不予刑事处罚,他们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将被责令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收容教养。
校园欺凌的分类
根据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违规行为、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当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可能涉嫌多个具体罪名,例如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根据案件事实,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等方面,按照法定标准来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例如,如果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学生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并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这样的行为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但是,如果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的目的,多次对其他学生进行强拿硬要,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并且情节严重,这样的行为将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相应的定罪处罚。对于发生在校园内的未成年学生之间的严重欺凌和暴力行为,如果涉嫌犯罪,检察机关将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于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情况,将坚决依法予以惩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条件
中国对于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条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实施暴力行为且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如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后不负刑事责任且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可以实施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的决定由人民法院做出,并规定了相关的审理程序和告知程序以及“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包括犯罪主体的同一性和案件的系列性、情报的集中性与对策运用的针对性以及组织活动的协同性与侦查措施的综合性。并案侦查适用于同一犯罪主体连续实施的犯罪,涉及组织涉案的地区和单位形成破案力量,通过综合使用各种侦查措施来扩展侦查线索来源并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
破坏他人财产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