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相关知识 > 保险代理 > 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

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

时间:2024-09-12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41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巨灾保险作为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保障大灾之后人们生活安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以及保证国家经济建设不受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法治国家的要求,参考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经验,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完备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基础。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使巨灾保险有法可依,更好地开展巨灾保险并依法治理。尽管我国早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开展地震保险、农业保险等巨灾保险业务,但由于缺乏巨灾保险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缺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之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已成为迫切需求。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是我国巨灾保险立法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立法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巨灾保险法律体系的组成,包括立法内容的取舍、立法技术的适用和立法价值的导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根据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和先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和法治状况,建议我国采用专项型立法模式,即针对主要巨灾风险制定专门的法律,如制定《地震保险法》作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法律体系。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

世界各国的巨灾保险立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专项型立法模式,即针对主要巨灾风险分别制定法律,如日本的《地震保险法》和美国的《洪水保险法》。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以分散主要灾害风险为中心,立法目的明确,立法内容界限清晰,法律内容具体规定,可以通过细腻的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和法律的可操作性。

第二种是综合型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指制定一部统一的涵盖地震、洪水、飓风等多种巨灾风险的法律,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对立法技术要求较高,立法难度较大,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但保障巨灾保险范围广。

第三种是补充型立法模式,指通过修订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中加入巨灾保险的内容,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如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保险法修正案》在《保险法》中加入地震保险的内容,并通过行政条例具体规定地震保险的内容。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立法难度较小,灵活性和适应性强,但立法层次较低,不利于形成制度化。

相关标签: 有哪些类型的保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出嫁女儿是否有权平分死亡赔偿金

    出嫁女儿是否有权平分死亡赔偿金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出嫁的女儿有权分配死亡赔偿金,具体比例由近亲属协商确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与受诉法院所在地经济水平、死者户口类型和生理年龄等因素有关。

  • 保险合同的定义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
  • 新法规定如实告知要求对保险业提出新要求
  • 拆迁户建房如何赔偿
保险相关知识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