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和国际公约的规定,构成海难救助的标的必须得到其认可。根据《1910年救助公约》第1条的规定,海难救助标的仅限于海船、船上财产和运费。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许多财产并未被包括在公约的范围之内,导致许多救助活动得不到法律的承认,从而削弱了海难救助人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财产的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其价值也远超过过去的海上财产。如果继续遵循传统的规定,海难救助方面对某些海上遇险财产将无法提供救助。因此,在制定《1989年救助公约》时,故意扩大了救助标的的范围,以鼓励海难救助方的积极性并更有效地保护海上财产。
根据海难救助法,船舶包括两类: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以及与这些船舶发生救助关系的其他船艇。对于船舶的认定,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根据国内的海商法第172条第2款的定义,其他财产被定义为“非永久地和非有意地依附于岸线的任何财产,包括有风险的运费。”理解这一规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1910年救助公约》和《1989年救助公约》同时有效,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作为《1989年救助公约》的参加国,我国的海商法基本上是根据该公约制定的,这意味着我国的法律已将海难救助标的扩大到了除船舶以外的海上或与海相通的水域的其他财产。
救助合同的订立和变更。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和财产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这些合同具有法律拘束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同显失公平或救助款项与实际服务明显不符,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裁定变更救助合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定义、时间限制、来源、垫付情形、申请程序及垫付后的追偿。该基金用于垫付机动车事故受害人的丧葬和部分抢救费用,申请时需遵循一定程序,且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垫付后有向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交通事故民警的救助流程。民警首先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组织抢救伤员并疏导交通。同时,他们会登记处理事故车辆和物品,并根据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失踪情况,民警也会依法依规协同多部门进行和对失踪人员的处理。
遭遇医疗事故时患者能申请的救助措施。患者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首先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再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经过调查核实后,患者可根据相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申请救助,寻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