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其存在对于平衡货方与船方之间的风险分摊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现代海事关系中仍然活跃。海上航行存在着风险,共同海损的存在正是基于海上风险的特殊性,旨在平摊风险和损失,保护航海运输的安全。尽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海上航行的风险仍然存在,一旦船舶和货物面临共同危险,船方必然会采取合理措施来保护它们的安全和利益,从而产生特殊的牺牲和费用。共同海损的目的就是化解这种共同的真实风险。然而,共同海损的作用不仅限于此,随着发展,对船货共同利益的考虑越来越多,对牺牲和费用的分摊也不仅限于船货安全,还扩展到了在避难港签署共同海损协议,以便货方以最有效的方式转运货物。因此,共同海损虽然是古老的海事制度,但在坚持风险分摊的基本原则下,会随着贸易和船货双方利益的变化而逐渐转变和适应新的要求,即采纳共同利益。保留共同海损不仅有利于维护共同安全派的利益,还能满足共同利益派的需求。
共同海损的发生必须是在船舶航行中遇到真实的危险或海难,而不是推测或假设的情况。
共同海损行为必须是船方故意采取的行为,而不是意外或非故意的。
共同海损行为产生的损失和开支必须是特殊的,例如船舶在顶强风开船时机器超负荷受损,不属于共同海损;但如果船舶已经搁浅,为了脱浅而使机器超负荷受损,则属于共同海损。
所采取的共同海损行为必须是合理的,符合航海安全和船货利益的要求。
共同海损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船方和所有货主的共同安全,而不是单独某一货主货物的安全。
共同海损行为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直接的,例如引海水灭火后,货物虽然被海水浸坏,但原本已经有烧痕的货物不算共同海损,只有原本完好而被海水浸坏的货物的损失才能计入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行为原则上应由船长指挥,但在意外情况下,例如船长病重或被俘,由其他人甚至敌国船长指挥,只要符合以上七个条件,也可以被认定为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真实的危险威胁船舶和货物,仅影响单方的危险不构成共同海损。其次,必须是有意地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措施,合理指公平适当的行为,有效指因行为使财产得以保全。最后,损失必须是直接的、特殊的,即共同海损行为直接造成非正常的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船公司要求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前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收货人应了解相关规则,在船方无免责过失的情况下可拒绝分摊,并通过理算机构处理。
共同海损的宣告流程和规定,包括宣告期限和宣告后的理算工作。同时,也介绍了共同海损分摊的担保方式和担保流程,以及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共同海损理算的目的是确定各方当事人应分摊的数额。
共同海损的七个要素,包括危险或海难的真实性、人为的故意行为、特殊的损失和开支、合理性、共同的安全、直接造成的损失以及船长指挥原则。共同海损指的是船舶在遭遇危险或海难时,船长为了保护船货安全采取的必要措施所产生的损失。这些措施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基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