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其存在对于平衡货方与船方之间的风险分摊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现代海事关系中仍然活跃。海上航行存在着风险,共同海损的存在正是基于海上风险的特殊性,旨在平摊风险和损失,保护航海运输的安全。尽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海上航行的风险仍然存在,一旦船舶和货物面临共同危险,船方必然会采取合理措施来保护它们的安全和利益,从而产生特殊的牺牲和费用。共同海损的目的就是化解这种共同的真实风险。然而,共同海损的作用不仅限于此,随着发展,对船货共同利益的考虑越来越多,对牺牲和费用的分摊也不仅限于船货安全,还扩展到了在避难港签署共同海损协议,以便货方以最有效的方式转运货物。因此,共同海损虽然是古老的海事制度,但在坚持风险分摊的基本原则下,会随着贸易和船货双方利益的变化而逐渐转变和适应新的要求,即采纳共同利益。保留共同海损不仅有利于维护共同安全派的利益,还能满足共同利益派的需求。
共同海损的发生必须是在船舶航行中遇到真实的危险或海难,而不是推测或假设的情况。
共同海损行为必须是船方故意采取的行为,而不是意外或非故意的。
共同海损行为产生的损失和开支必须是特殊的,例如船舶在顶强风开船时机器超负荷受损,不属于共同海损;但如果船舶已经搁浅,为了脱浅而使机器超负荷受损,则属于共同海损。
所采取的共同海损行为必须是合理的,符合航海安全和船货利益的要求。
共同海损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船方和所有货主的共同安全,而不是单独某一货主货物的安全。
共同海损行为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直接的,例如引海水灭火后,货物虽然被海水浸坏,但原本已经有烧痕的货物不算共同海损,只有原本完好而被海水浸坏的货物的损失才能计入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行为原则上应由船长指挥,但在意外情况下,例如船长病重或被俘,由其他人甚至敌国船长指挥,只要符合以上七个条件,也可以被认定为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至于损失是否属于共同海问损,则需要根据共同海损的原答则来确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当负举证责任,证明其损
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
共同海损费用包括救助报酬、搁浅船舶减载费用以及因此而受的损害、避难港费用、驶往和在避难港等地支付给船员的工资及其它开支、修理费用、代替费用、垫付手续费和保险费、共同海损损失的利息等。所采取的共同海损措施称共同海损行为。为处理共同海损费用所编制的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