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汽车配件销售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汽车修理厂(以下简称乙厂)之间存在长期买卖合同关系。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期间,乙厂购买了甲公司价值31221元的汽车配件。然而,由于乙厂未能全额支付货款,于2007年4月19日出具了一份欠条,确认尚欠甲公司配件款16221元。尽管如此,甲公司同意乙厂继续赊购配件,即由乙厂人员在甲公司的销售出货单上签字确认货款数额并取走配件,然后甲公司根据出货单结算货款。然而,乙厂从未支付累计赊购的价值为80937元的配件款项。
甲公司主张乙厂应支付拖欠的货款97158元。此外,甲公司出货单上明确注明“在我公司购件之日起,两个月内付清所购件款,逾期月息2%支付滞纳金”,因此乙厂还应按照约定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18981.40元。
乙厂辩称,对于甲公司主张的货款,乙厂同意支付。然而,出货单上的“滞纳金”条款是由甲公司单方注明的,双方在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从未约定过违约金。因此,乙厂不同意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法院根据事实和证据认为,双方并未签订明确规定权利和义务的买卖合同。出货单是甲公司提供的标准单据,乙厂人员在出货单上的签字仅仅是对所购货物数量和金额的确认,并不能表明乙厂对单据上载明的付款期限和违约金内容的确认。由于甲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协商并达成了违约金的约定,法院判决驳回甲公司要求乙厂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诉讼请求。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甲公司出货单上载明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
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出货单是甲公司单方制作的标准单据,但乙厂人员提货时在出货单上签字确认,并且这种交易方式已经持续了近半年,乙厂人员签字确认的出货单数量超过百张。因此,乙厂应该明知该违约金条款的内容,他们在签字确认出货单时也同时确认了违约金条款。
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买卖合同,出货单是甲公司提供的标准单据,乙厂人员在出货单上的签字仅仅是对所购货物数量和金额的确认,并不能表明他们对单据上载明的付款期限和违约金内容的确认。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违约金条款需要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才能视为双方对此有约定。因此,出货单上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条款不能被认定为有效,法院应驳回甲公司关于该项诉讼请求。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然而,适用该规定的前提是合同双方达成了关于违约金条款的一致约定。然而,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之间只存在口头买卖合同关系,未对合同价款的支付和逾期违约金条款进行协商。乙厂提货时在甲公司的出货单上签字确认的是负责提货的工作人员,他们并没有与甲公司商洽订约的权限,他们的签字仅仅是对所收货物及其价款的确认,并不能推定乙厂与甲公司就违约金条款达成了一致。因此,合同违约金条款需要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方能视为双方对此有约定,而甲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协商并达成了违约金的约定,故其该项诉讼请求应予驳回。(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梅宇)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包括其概念、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外国合营者提供资金、技术等为报酬的合作形式,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是过渡到股权式合营企业的预备阶段。与合资经营企业相比,它们在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经营
甲公司与乙公司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介绍了不安履行抗辩权制度。甲公司因乙公司迁址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而中止履行合同,并在乙公司提供担保后解除合同,引发乙公司提起诉讼。法律评析指出,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需满足特定要件,并提供确切证据。最终,法院判决甲公司故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关于申请设立合营企业不予批准的情况。不予批准的情况包括违反中国法律、损害主权等。同时,合营企业申请设立需要提交的资料和合营企业合同的主要内容也被详细阐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该类企业属于契约式合营企业,不以股份形式计算投资或合作条件,收益、风险和亏损按合同约定分配。其组织形式多样,可以是法人企业或非法人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方式灵活,可设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合作企业通常让外方先行回收投资,合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