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谁是托运人,应根据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不是根据提单的记载来识别;付款交单托收的情况下,买方没有付款赎单,提单就没有转让;海商法规定的“同意履行义务”的时效中断事由,应作狭义理解。
〔当事人〕
原告: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
被告:**企业有限公司。
〔基本案情〕
1994年4月,原告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外贸公司)委托被告**企业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从赤湾港承运一批磨砂灯泡到沙特阿拉伯吉*港。1994年4月14日,**外贸公司开出商业发票,注明该批磨砂灯泡4560箱,价格条款是C&F吉大,货物离岸价为42088美元,运费为2600美元,总值44688美元,货款通过银行跟单D/P托收。
1994年4月28日,**外贸公司的货物装船后,**公司签发正本提单一式三份,根据**外贸公司的要求,提单上记载的托运人为“zaizainternational”,收货人为“凭alrajhibanking&investmentcorp.的指示”,通知方为“mohammedabdullahbatarafiest.”。
1994年4月30日,**外贸公司持包括上述提单在内的单据,委托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东门支行进行跟单托收,付款条件是“见单即付(d/patsight)”,付款人为“zatzainternational”。1994年6月10日货物运抵吉*港,**公司在没有收到正本提单的情况下,于同月16日凭提单记载的指示人“alrajhibanking&investmentcorp.”的银行担保,将货物交给提单记载的通知人“mohammedabdullahbatarafiest.”。
中国企业在推向国际市场时,拥有丰富的产品加工经验和技术人员素质,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仍需加强。为了在对外贸易中少碰壁、少吃亏,中国企业需要学会新的“游戏规则”,包括学会使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自己的产品。中国企业需要克服依赖政府的心理,学会自己解决具体问题,
绿色贸易壁垒取代了传统的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由此因环境保护引起的贸易摩擦和纠纷此起彼伏。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绿色贸易壁垒俨然成为了这条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有增无减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严重威胁着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
发出并购意向书后,如果目标公司同意就并购进行进一步的协商谈判,外国投资者就可以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根据《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的规定》,外资并购后新的外商投资公司的成立审批机关为商务部或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二)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表复印件;(三)企业章程复印件;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应当按照规定到所在地海关办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手续。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由注册地海关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