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分为两种方式:
对于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若被告人不上诉或人民检察院不抗诉,以及即使提出上诉或抗诉,但是针对的是法律适用或程序问题而非事实认定的案件,法院可以采用非开庭的方式进行审理。
非开庭审理仍需包括以下内容:审查书面卷宗材料、讯问被告人以及听取公诉机关和辩护人的意见。
对于一审判处死刑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并且是针对事实认定提出的案件,法院应当采用开庭审理的方式。
开庭审理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形式面对面的直接审理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审理。
无论采用何种审理方式,都应由3名以上单数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可以由审判委员会开庭审理。
死刑复核案件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原判决或裁定认定的案件事实不清楚,定案证据不能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存在矛盾,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或者证据本身未能查证属实,判决所认定的罪行有遗漏,或者认定被告人量刑情节的证据不充分及其他证据需要补充而被上级法院发回的。
第一审或第二审法院违反公开审判的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以及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被发回的。
原判决或裁定混淆了被告人的犯罪性质,适用罪名错误,或者引用法律条款不当而被发回的。
对被告人是否应受刑罚处罚判断失误,或者处刑畸轻畸重而被发回的。
在死刑复核权回收之后,应根据诉讼的规律设计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尽管其与一审、二审程序不同,但可以进行诉讼化改造。
以上是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行律师咨询。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答辩人需分清是否属于法院主管,注意管辖、诉讼主体等问题,并围绕原告在民事起诉状中叙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答辩。答辩人请求法院驳回被答辩人的不合理诉求。针对上诉人的三项事实和理由,答辩人逐一进行反驳,包括一审法院事实认定